虎门大桥经常堵,珠江两岸交通瓶颈严重,影响珠江两岸交流,也让深港辐射功能大大减弱。针对这一现象,在深省政协委员聂竹青25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要尽快实施深珠高铁规划。
深珠高铁初步方案图
近在咫尺却交流难,珠江两岸亟需高速通道连接
“珠江两岸虽然近在咫尺,交流却困难重重。”聂竹青说,目前深圳与珠海等珠江西岸城市之间的来往主要通过虎门大桥,而虎门大桥日常拥堵严重,极大地限制了两岸交流。
“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要求,广佛、深港、珠澳三大发展极之间应形成高品质、多层次的铁路通道,但是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深港与珠澳两个发展极之间缺乏足够的联系。为此亟需规划建设新的快捷、高效、大容量跨江通道,打通珠江两岸的交通瓶颈。”聂竹青说。
聂竹青认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要求粤港澳大湾区构筑主要城市间相互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目前,粤港澳大湾区A字型主轴中,两侧主轴铁路通道发展均较完善。而A字形骨架中横跨珠江口通道不足,对深圳、珠海等地多有不利。
据了解,目前,省发展改革委正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深珠跨江通道作为远期研究的城际铁路项目初步纳入本次规划,但缺少近期实施的规划依据。“《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近期即将正式上报,然而城际铁路并不能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客货运输都会力有不逮,运输能力的缺口将越来越大。等到立项建成后再升级改造,更费周折且耗资更大,不如提前筹谋,争取一步到位。”因此,聂竹青建议,国家和省相关单位把《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进行调整,将深珠城际铁路提升为高铁线路功能,并调整为近期建设线路加快推动实施。
加大深港辐射促进大湾区协同发展
开通深珠高铁,将带来什么好处?
聂竹青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深珠高铁的推进能够加强深圳、珠海、中山协同发展,提升深圳、珠海、中山等地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促进珠三角多中心城市格局形成。
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发展差异较大,呈现出东岸发达,西部整体稍弱的整体格局,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与不充分。这种情况亟需加强交流互动,统筹产业布局,促进大湾区协同发展。“一方面,深圳通过打造产业合作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产业链和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打造产业发达、功能强大、集聚外溢的湾区经济;另一方面,通过与深圳快速交流,珠江西岸城市群将分享改革红利,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增强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解决大湾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实现协同发展。”聂竹青说。
此外,聂竹青认为,实施深珠高铁规划的意义不止于改善珠江两岸交通,还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部署。聂竹青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区域。“深港作为湾区发展极点之一,推动深珠高铁规划建设,能够进一步打通海上丝绸之路与后方腹地的联系,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倡议;同时,有助于打通深港与珠江西岸主要城市及我国西南地区的快速通道,分享经济发展红利、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聂竹青称。
深珠两地积极推动力争2022年前开工
聂竹青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为加快推动深珠高铁规划建设,珠海市已与深圳市进行沟通对接,希望共同推进深珠高铁加快实施。
为此,聂竹青建议,深圳、珠海两地市委市政府,应该加强高层互动和磋商,提高深珠高铁的战略地位,增大深珠高铁的政策扶持,尽快启动深珠高铁前期研究工作。“为加快工作进度,我们呼吁深珠两市在工程预算、线路选址、建设工期等方面,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探讨,两市有关部门充分交换意见,争取早日达成共识。同时,为项目制定合理的任务时间表,加快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保在2019年底前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等工作,力争2022年前开工建设。”
由于高速铁路的建设规格比城际铁路更高,修建成本也较后者为高。聂竹青建议,应该加大筹集力度,保障深珠高铁项目充裕的建设资金。他建议可以通过三条渠道进行筹措:国家和省加大对深珠高铁的投资;深圳珠海两市财政拨款;鼓励和吸引民间投资。
“我会把我的建议带到省两会上。我们期待深珠高铁早日建成,打破珠江两岸的交通瓶颈,让珠江两岸交流更便捷。”聂竹青说。
记者了解到,按目前有关部门制定的初步方案,深珠高铁拟从深圳西丽直达珠海横琴,按高铁时速,两地的来往时间将缩短到半小时以内,与通过现有陆路交通来往需两三个小时相比,将带来极大的客货运便利。
编辑 李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