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变为民不变!“微笑哥”张海威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

读特记者 邸继勇 通讯员 李昌战 黄蕾
2019-01-24 17:32
摘要

全国“最美信访干部”、龙岗区人大代表、布吉街道可园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居委会主任、工作站站长张海威,日前在北京接受新华网演播厅“改革足迹信访访谈1+1”,讲述他在基层工作“变上访为下访”,构建居民诉求平台,解决基层实际问题,探索社区治理新经验做法。

全国“最美信访干部”、龙岗区人大代表、布吉街道可园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居委会主任、工作站站长张海威,日前在北京接受新华网演播厅“改革足迹信访访谈1+1”,讲述他在基层工作“变上访为下访”,构建居民诉求平台,解决基层实际问题,探索社区治理新经验做法。1月24日,读特记者采访了刚从北京回来参加龙岗区第六届人大会的张海威。

变上访为下访:构建居民诉求平台

张海威,曾在信访岗位十多年来,被人称为“微笑哥”,他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350宗,帮助困难群众申请救助金260万元,为群众挽回损失620万元,为民工追回欠薪1800多万元;

到社区工作后,张海威深感责任重大,但他角色转变,为民不变;自从布吉街道行政服务大厅实行“一窗式”改造,他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张海威劳模创新工作室”,探索社区工作的新方法,解决社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可园社区是龙岗区最大的花园式住宅社区之一,有9046户25668人,商铺360户。该社区物管、停车、就学等信访问题突出,居民经常到市、区、街道上访,在小区拉横幅。张海威通过“劳模工作室”开展接待日、进社区等调解活动,将居民上访变为下访,拉近了和居民的距离。

两年多来,张海威深入社区300多次,走访群众200余人,跟进办理信访问题70余件,妥善处理了社区信访积案5件。社区物业、居民给张海威赠送的锦旗有三十多幅。

解民忧于社区:解决基层痛点难点

最让居民称赞的是,小区垃圾收纳清运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可园小区只有一个垃圾中转站,占用人行道,挨着小区居民楼,遗留的垃圾成堆导致了该路段脏乱差,业主经常投诉上访,针对这一问题,张海威带领社区干部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与小区管理处、业委会协商,向布吉街道职能反映,召开了20余次协调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乱停车导致交通堵塞也是可园社区的老大难问题,张海威了解情况,利用人大代表身份建议,率先实现龙岗区首个社区引进“宜停车”项目,解决停车难及道路拥挤问题,还协调收费标准从二类降到三类,为居民谋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张海威社区的调研活动中,了解到老年象棋爱好者没有活动场地,通过与物业协商,不仅解决了问题,还通过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开展象棋培训和比赛,为他们提供活动经费保障,社区老人交口称赞。

牵挂居民生活:探索社区治理新局面

张海威重视社区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并支持巩固壮大社区文化团队,培育基层文化队伍,组建有特色的文化队伍,通过“传,帮,带”扩大社区文化的影响力,提高社区文化档次和文化品位。

社区老协合唱团、舞蹈队等多次在省市比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增强社区居民团结感悟。张海威经常抽时间去看望社区的低保户、孤寡老人,每当节假日带上社区干部去看望他们,送去社区组织的一片爱心。

得知可园社区苦难家庭刘桂艳的感人事迹之后,他积极地联系深圳好人魏伟光和深圳狮子会,多次到刘桂艳家中慰问,为刘桂艳瘫痪的丈夫急免费提供了理疗床垫一个、吸氧仪器一部、轮椅一台,让他们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从扎根信访十年,到服务社区一线,虽然身份和工作性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深入群众、为民服务”的心不变。他立足本职工作岗位,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创新工作模式,为民真正的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得到各方点赞。

编辑 王雯

(作者:读特记者 邸继勇 通讯员 李昌战 黄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