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花街吃盆菜广场新庙会,这些深圳新年俗你知道几个?
读特首席记者 杨媚
2019-01-22 10:55

一进入腊月,街头巷尾的年味儿就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都用自己的方式辞旧迎新。春节俗称“过大年”,是中国人非常看重的传统节日,各地风俗不同,年俗文化也不尽相同。深圳特区报/读特今起推出“我看新年俗”系列报道,邀请全国各地专家解读大江南北各具特色的传统年俗文化,以及近年兴起的新年俗文化。

首篇报道,民俗学者杨宏海将为读者剖析深圳这座移民城市形成的新的年俗文化。

既有传统旧俗、又有现代新风,既洋溢岭南风情、又兼顾北方传统。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深圳的本地民俗与“移植民俗”在这里碰撞出奇妙火花。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日前采访了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主席、民俗学者杨宏海教授。在他看来,深圳是一个本地民俗与“移植民俗”交融碰撞的地方,传统年俗代代传承、新年俗方兴未艾。生活在当下社会,大家要充分尊重春节年俗中所传递的精神传统,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引导健康向上的新民俗文化。

本地民俗与“移植民俗”交融碰撞

入年架、贴春联、迎财神、放鞭炮、祭祖先、派利市……在老深圳的口中,过年就是“做年”。告诉记者,老深圳是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的集散地,老深圳历史上 广府人与客家人年俗内容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东麟西狮”。“广府人年俗中更多岭南文化的因素,客家人年俗中融合了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特质。”

这些传统年俗,伴随时间的推移,有些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之中。如放鞭炮、放孔明灯,过年“洗大吉水”、吃甘蔗讨彩头、“无鹅不年”等等。但也有些是代代相传恒久不变的,如写春联、派利市、祭祖先、互拜年等 等。“比如深圳客家地区的坪山大万世居与龙岗吉溪村等地,每年过年坚持舞麒麟、祭祖先;而属于广府人区域的沙井、皇岗等地,坚持在过年时舞狮子、打南拳、听粤曲。”

深圳毗邻香港,是一个各地移民共处、多种语言混杂、新风旧俗渗透,本地民俗与“移植民俗”交叉的城市。

杨宏海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颇深。早在30年前,他就曾将包括新年俗在内的深圳新民俗作了归纳,撰写了《试论深圳新民俗文化》的文章,在北京《民间文学论坛》发表,引起广泛关注。30年后的今天,他把深圳在新时代形成的新年俗文化作了一系列归纳。

欢欢喜喜“行花街”,花卉文化成突出亮点

“如果说北方的年味是下雪,那么南方的年味就是‘行花街’了。”杨宏海说,花卉文化就是深圳新年俗非常突出的方面。

据他观察,作为新移民城市,深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每逢过年都成为一座“空城”,新移民各自回乡。但随着时间推移,深圳人“以深圳为家”的意识越来越强,留深过节人数众多,年味也越来越浓了。

受岭南文化影响,加上这里四季如春,每年春节前,深圳市各区都会举办迎春花市,过年“行花街”已成为多年的时尚。尤其是今年,深圳市政府决定在延续爱国路花市多年承办经验的基础上转型升级,重启大型迎春花市。其中,不仅有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的2019年深圳迎春花市中心花市主会场,各区还将举办区级迎春花市,再加上各区街道的花市及小型购花点、便民点。

“不同于往年的露天花市,今年的花市不受天气影响,每天准时开放,一定会成为备受瞩目的新年俗。”

剪纸糖画捏面人,广场游艺活动众多

深圳早年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广场曾出现“大家乐”群众娱乐文化,曾在全国名噪一时。如今,带有深圳特色的广场游艺民俗悄然形成。

“据统计,深圳有近30万民间自由演艺人员,他们活跃在全市各区的各大文化广场。最突出的当属市民中心广场,平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节日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为了规范广场秩序,福田区曾专门组织对民间艺人进行业务考核,对业务优秀者颁发证书,然后执证上岗,可在广场表演。“我曾作为评委参加评审活动,只见各类艺人轮番竟技,剪纸、糖画、皮影、捏面人、泥塑、沙画、民间乐器等等,真是目不暇接。这些艺人持证上岗,各自拿出绝活吸引观众,犹如北方的大庙会,堪称新时代的‘大家乐’”。杨宏海说。

此外,各区文化广场春节期间均有不同形式的新庙会或游艺比赛。“当然,其中带有深圳本土特色的游艺活动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比如鱼灯舞、舞草龙、舞狮、舞麒麟等等,极大地活跃了年俗的氛围。春节到各区文化广场上走一走,绝对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盆菜宴成年夜饭新选择

深圳人的年夜饭怎么吃?杨宏海说,深圳的年夜饭总体上洋溢着岭南特色,他注意到,各大酒店事前打出的广告大都是以粤菜系为主,以“红运当头”“金玉满堂”等“好意头”的菜单招揽生意。“近年商家推出的‘大盆菜’也颇受欢迎,寓意‘团团圆圆’,又方便省事。这原本是本地客家人的习俗,现在也成为越来越多深圳家庭的年夜饭新选择。”

也有不少市民借春节之机外出旅游,也成为新年俗的组成部分。“不少还是举家出国,让年俗也有了国际范。当然也有市民喜欢就近到乡村游进行民俗风情游。深圳的客家地区如坪山、龙岗、龙华的民俗旅游方兴未艾,而世界之窗、欢乐谷、东部华侨城、大小梅沙等旅游景区,更多为外地来深圳过年者所喜欢。”

创新形式引导新民俗文化

对于传统年俗的传承与发展,杨宏海提出了四句关键语:传统需尊重、形式可创新。政府要引导、文化需传承。

他认为,在日新月异的当下社会,大家要充分尊重春节年俗中所传递的精神传统。“作为一年最重要的节日,春节表达了中国人千百年来辞旧迎新、渴望团圆的思想感情。我们要珍重和呵护祖先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要充分尊重这种情感内核,保护年俗中的传统仪式感。”尤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年俗发生了许多形式上的变化与创新,文化学者要及时总结推广新时代的新民俗文化,探索和研究新民俗的渗透和功用。

他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顺应潮流,积极引导健康向上的新民俗文化。“‘上导之为风,下行之为俗’。比如当年从来深建设者群体自发兴起的‘大家乐’,后来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发展成了‘除夕大拜年’、‘千人饺子宴’等充满人文温度的活动,政府部门以非常接地气的形式为来深建设者、广大劳务工群体送去关爱,给社会带来和谐,成为了深圳颇具特色的新民俗文化。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一系列为市民喜闻乐见的带有传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年俗活动,让广大市民不忘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提高市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杨宏海说。

编辑 董雯静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杨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