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亮点回眸:促进改革发展 回应民生关切
读特记者 李舒瑜
2019-01-18 08:06

知识产权保护有法可依,创新创业者吃下了“定心丸”;数百台被称为“急救神器”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投放深圳公共场合,市民的生命安全更有保障;深圳大手笔规划新十大文化设施,不仅提升城市品位也满足了市民多元化文化需求……回顾过去一年,市民身边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变化记录着深圳发展取得的新成绩,也记录着市人大常委会履职的足迹。

18日,深圳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开幕。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以一个个新举措、新探索促进改革发展,回应民生关切,推动深圳民主法治建设稳步向前。

亮点1

最严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筑基创新之城

知识产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程度是体现一座创新型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指标。去年底,《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条例》(简称《条例》)获通过,通过构建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深圳创新之都建设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

市人大常委会就《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立法到企业调研。 (资料图片)

维权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是当前国内知识产权维权存在的普遍问题,严重挫伤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条例》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制度设计。为了解决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调查取证难的问题,《条例》规定在市知识产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配备技术调查官,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协助查明案件所涉技术事实。又如,为了营造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氛围,《条例》设立了构建违法行为信用惩戒制度,相关单位和个人侵犯知识产权构成犯罪的,五年内不得承接政府投资项目。

“《条例》的出台,促进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创新激情,也保护了企业乃至一座城市的竞争力。”《条例》通过后,有企业家说。

亮点2

为“深圳90”改革扫除法制障碍

去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一项关系到深圳的营商环境、企业成本、建设速度的改革,在深圳拉开大幕,这项被称为“深圳90”的改革措施提出,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办理完成,总审批时间不超过90天。

正是市人大常委会及时作出《关于暂时调整适用<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的决定》和《关于暂时调整适用<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有关规定的决定》,解决了审批事项繁多,流程繁琐、多头重复审查等问题,推动审批效率的提高,为“深圳90”改革扫除法制障碍。

回顾这一年,用立法引领改革成为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一大亮点,使重要改革举措能够得到法律授权,确保一切改革举措都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

为了支持政府推进“放管服”“强区放权”等改革,市人大常委会还对《深圳经济特区市容环境和卫生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等20多项法规进行了修订,推动简政放权,优化了服务。

为了推动深圳的股份合作公司改革,市人大常委会对《深圳经济特区股份合作公司条例》进行审议,从完善公司权力机构运行机构、明确市区街道三级监管单位等职责方面进行全面修改。募股对象不限于原村民或者公司员工、规定董事会任职年限、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这一系列全新的规定为改变当前股份合作公司僵化的治理模式,推动其向现代企业转型奠定基础。

亮点3

人民有所呼 立法有所应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日益成为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重点。

救护车接了患者以后究竟该送往哪家医院,是患者及其家属说了算,还是救护人员说了算?救护车将病人送至医院后,是先抢救还是先交费?面对这些社会争议较大的热点问题,去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急救条例》作出明确规定——急救中心既要按“就近、就急、专业”的原则发出调令,也要兼顾患者或其亲属的意愿。医院要按“先救治、后交费”的原则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急救条例》还要求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医疗设备和器材的规划。根据计划,到2020年,我市将完成5000台AED采购及安装,提升深圳急救水平。

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社会加速转型,愈来愈多的矛盾纠纷从小区物业管理中爆发。近三年,全市物业管理的信访投诉纠纷超过9000件,占全市各类投诉的一半以上。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启动《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的“大修”,降低业委会成立门槛,“双过半”不再成为必须条件;明确共有物业范围,将“钱袋子”掌握在业主自己手里……这些创新性的条款,赢得社会点赞。

亮点4

首次审议国有资产“家底”

上个月底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和2017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提请审议,这是市政府首次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家底”,向全体市民交出一份涵盖各级各类国有资产的“明白账”。

首次报告“家底”,背后是一项制度的开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人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督职能。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去年底,市委出台了《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国有资产账单公开将成为我市信息公开的常态化内容之一,使国有资产“走在阳光下”。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审议的这两份报告不仅直观展现了国有资产的“全景图”,涵盖了各类资产的管理和改革推进情况,也实事求是地“晒”出了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下一步改革方向。比如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等。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表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当首份国有资产“家底 ”被公开在阳光下,市政府不仅是向全市人民交一份全口径、全覆盖的 “明白账”,更宣示新时代坚定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管好用好国有资本、更好服务全市发展的决心。向人大常委会和全市人民报告国有资产“家底”,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国有资产监督,提高国有资产管理透明度和公信力,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亮点5

推动新十大文化设施建设

深圳歌剧院、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科技馆、创意设计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前不久,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好消息——深圳将大手笔规划建设十大文化设施,以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市民文体生活。这十大文化设施规划的“出炉”,与市人大常委会的推动分不开。

市人大代表视察羊台山绿道建设情况。(资料图片)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将我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作为重点调研课题之一,并在调研中基本摸清我市文化体育设施的“家底”——深圳共有各类文化体育场地超过2万个,形成遍布全市的公共文体设施网络。

调研报告指出,深圳曾有过两次文体设施建设高潮,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城市的发展、市民的需求仍有一定距离。一方面,设施普遍老化且供给不平衡;另一方面,深圳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重大文体设施,也缺乏能承办顶级赛事的体育场馆,与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相比,深圳的文化体育设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报告建议,推动我市文体设施平衡分布的同时,也要以超前的眼光高标准地打造一批具有深圳特色的重大文体设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这份调研报告得到了我市有关部门的重视,成为我市文化体育设施发展的“加速器”。去年底,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文体设施建设的情况,并由此发起第三次文体设施建设高潮。未来几年,我市除了要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外,还将建设十大特色文化街区、31项市级重大文体设施建设,同时各区也将结合各自实际,共规划建设51个大型文体设施,形成更加完备的文体设施网络。

亮点6

代表履职更加专业化

如何提高深圳立法质量?如何立足深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经济特区警务辅助人员条例》实施一年效果怎么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午餐午休如何更好解决?

这些与深圳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也是过去一年深圳市人大代表调研的重点课题。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各代表小组和专业小组组成“智囊团”,共提交25份调研报告和19份建议督办报告,供有关部门参考,实现了人大代表全覆盖式调研和全面参与建议的督办。

每一份报告都是代表们汗水与智慧的结晶。计划预算委员会代表专业小组为了做好调研,不仅召开了人大代表专家座谈会、政府部门访谈,还专门赴重点项目考察。南山区代表小组在进行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的专题调研时,不仅实地走访多家绿色产业企业,还针对企业发放了100多张调查问卷。

扎实的调研换来高质量的报告,许多问题在调研中推动解决或者正在推动解决。比如,针对我市大街小巷各种路灯杆、路名牌林立的现象,经济工委代表专业小组经过两年的调研,提出城市建设“多杆合一”的建议,并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多功能智能杆建设发展行动计划》,成为国内首个政府出台的顶层行动计划。目前侨香路、前海前湾一路等道路正在推进多功能智能杆试点示范。根据计划,到2020年我市将基本实现多功能智能杆在全市主干道的全覆盖,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代表履职更加专业化,是近年来深圳市人大代表履职的一个鲜明亮点。”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把人大代表按职业、兴趣、专业或者区域分成小组,围绕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和市民关注的身边问题,用专业精神和专业知识提出专业化的建议,不仅提高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也展示出人大代表参与社会管理的专业能力。

数说成绩

1.全年共组织召开常委会会议8次,主任会议21次。

2.新制定和修改法规25项,通过法规性决定3项,废止法规1项。

3.开展工作检查3项,开展工作视察18次。

4.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30项,作出决议决定9项。

5.依法审查规范性文件173件,研究处理公民提出审查建议3件。

6.全年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08人次。

7.各代表小组和专业小组共提交25份调研报告和19份建议督办报告,实现代表调研和参与建议督办全覆盖。

8.我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增设到216个,样板站74个。

9.推进“代表意见直通车”网络平台建设,全年市民通过网络平台与代表在线沟通2000多次。

10.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共提出848件建议,是收到建议最多的一次。建议涉及事项已解决和正在解决的占92.4%

11.举办省、市、区人大代表培训班15期,举办全国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和干部培训班218期,培训学员24600多人次,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

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记者 李舒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