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电影课第十次研讨会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电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宣布,全国首个校园电影课博物馆在南山区西丽小学落成,电影课网络课程也全国同步开网。
原学府中学校长钟莉被授予电影课校长形象天使;西丽小学学生陈安琪被授予电影课学生形象天使。
西丽小学校长张光富表示,“好电影也是书,我们没有办法把学生带到全世界,但是电影课可以把全世界带给学生。”
记者看到,电影课博物馆位于西丽小学新教学楼架空层,约有四个教室大小。内部设有奥斯卡新片、生命文化纪录片、学科电影点播广场、必修电影课经典老片等几个学生观影主题区,并设有电影课简史、学生电影创意空间。博物馆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各个细分的学科,通过电影的方式进行了系统分类和立体感官呈现,并构建了完整的电影课学科建设。
据了解,该校电影课博物馆开馆后,可实现博物馆内所有电影资源校内同步共享。同时,该校以电影为课本,在五、六年级的17个班级排入了每周一节《生命文化》电影课,网络上《生命文化》26个单元、100多节电影课也可通过密码实现自主的校内外学习。该校还大胆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古文电影进课堂,开展系统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力促学生生长,备受师生们欢迎。
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的电影课堂备受追捧。安红娟老师执教的《生命文化电影课》上,影片里,小海鬣蜥一生出来就面对群蛇的追捕,惊险逃生。充满奇思妙想和童真稚语的提问、答案,在学生中间你问我答,充满探讨与对话,十分生动。安老师说,电影课上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直接面对纪录片学习,孩子们面对生命奇迹的新发现,如身临其境,更容易发现成人看不见的角度,老师的角色就是“学习服务员”。
南外集团文华学校蒋新颖老师的一堂英语电影课《what’s your name?》,通过电影《帕丁顿熊》片段,来学习英语,让学生的发音和听力与好莱坞配音看齐,效果更胜老师直接教。
在西丽小学的学生研究员活动《狼文化的变迁》中,学生们展示了自行组合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现方式,小红帽、狼和小羊、三只小猪里的都是“凶恶的狼”;到了《彼得与狼》,狼开始被同情;《狼改变美国》,促使人类第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国家公园黄石公园得以建立;《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了搞笑狼;《与狼共舞》、《狼图腾》、《重返狼群》等电影中,宣扬的是一种友爱的狼文化……学生们在研讨中思辨,在发现中成长。
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