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荣获克拉里森奖的科幻作家吴岩携新作《中国轨道号》作客前檐文化沙龙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通讯员 柳洁
2021-05-16 11:28
摘要

活动现场,吴岩与到场读者分享了《中国轨道号》的创作过程,并结合其经典科幻理论专著《科幻文学论纲》表达了自己在科幻文学、科幻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的心灵感悟,同时就读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做出解答

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迈出了我国深空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在这个重要的日子,一部献礼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科幻新作——《中国轨道号》读者见面会也在深圳湾万象城前檐书店如火如荼地进行。

《中国轨道号》是首位荣获世界科幻研究领域重磅奖项克拉里森奖的亚洲学者、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吴岩全新创作的科幻作品。活动现场,吴岩与到场读者分享了《中国轨道号》的创作过程,并结合其经典科幻理论专著《科幻文学论纲》表达了自己在科幻文学、科幻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的心灵感悟,同时就读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做出解答。此次活动还邀请到了著名科幻作家、深圳本土作家王诺诺和吴岩现场对谈。王诺诺表示《中国轨道号》中饱含的童真色彩、巧设的故事结构、展现的炫酷科技和彰显的家国情怀等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双方就科幻小说对于青少年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以自身创作经历为青少年的科幻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给读者们带来了一场丰盛的精神大餐。

吴岩现任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是中国唯一的科幻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代表作有长篇科幻《生死第六天》和理论专著《科幻文学论纲》等,曾获“五个一工程” 奖、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普奖、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0年12月出版

《中国轨道号》是吴岩重拾旧梦的一次全新尝试,聚焦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本书采用回忆录的方式,将新异的科幻元素嵌在真实的历史中,辅以极具特色的中国地域描写和航天文化描写,营造出亦真亦幻的阅读体验,建立一种全新的科幻文学创作模式,为中国科幻的创作提供新思路,也向世界证明了“新科幻,出东方”。故事发生在1972年,空军装备研究所要在短期内完成中国轨道号项目,把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送上太空。军装所里从小就立志要保卫祖国、飞向蓝天的少年,在父母一辈的引导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将自己融入伟大的事业,由此成长为努力、坚守、正直和懂得关爱的时代新人。而他们所参与的那些发明和发现,不仅让中国人在太空中画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轨道,还将彻底改变这个世界的面貌。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1年4月出版

《科幻文学论纲》从四个重要的科幻作家群体——女性、大男孩、边缘人、现代化进程中的落伍者及其作品,从中探查他们各自的科幻文学展现,研究各类作家给科幻的整体带去了什么特性。综合考察、探索科幻文学的本性到底应该怎样,对科幻文学领域一些尚未深入研究的问题作出提示。作者研究认为,科幻文学无论从思想性、情感性、行动性和文本构造方式上,都是独特的。科幻作家在作品中呈现通过认知系统内的实验去面对社会的方式,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带去了有价值的思考和体验。而科幻所创造的想象的社会产品、科幻所营造的种种想象的图景,给人类以鼓励和警示。深入研究科幻文学对主流文化的反抗过程和反抗方式,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当代社会的文化多样性。

(原标题《首位荣获克拉里森奖的科幻作家吴岩携新作<中国轨道号>作客前檐文化沙龙》)


编辑 特区报-刘彦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