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鸡鸭鱼肉菜市场华丽变身 香港新闻博览馆5日落成开幕
读特记者 啸洋
2018-12-05 19:17

林郑月娥(右)在陈淑薇(左)陪同下参观展览。

12月5日,香港三级历史建筑、昔日的香港中环-必列啫士街街市,在为市民服务了60多年后华丽变身为“香港新闻博览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香港新闻博览馆”主席陈祖泽、香港新闻教育基金主席陈淑薇、香港育历史建筑谘询委员会主席刘智鹏教授,以及数百名香港新闻界代表出席了开幕典礼。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开幕典礼致辞中说,与大家一同见证亚洲首个以新闻为主题的教育展览中心诞生。香港新闻博览馆的开幕,不但让公众对香港新闻媒体的工作和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突显了香港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亦为承传本地新闻文化踏出重要的一步。她说,香港新闻博览馆的前身为三级历史建筑——必列啫士街街市,是二次大战后在当时的市政局支持下兴建,为附近市民服务近60年,而街市所处区域同时亦是香港报业的发源地。大家都知道我担任发展局局长5年期间,热心推动香港的历史建筑保育工作,而我的保育理念是要为应保留的旧建筑注入新的生命,让它们不只是停留在人们的“集体回忆”,而是肩负社会的新使命。

香港新闻博览馆。

林郑月娥说,香港中环必列啫士街街市属香港发展局第三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在新闻教育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及它的团队共同努力之下,为这旧街市注入新生命,成为今天的香港新闻博览馆,以崭新的模式继续服务市民大众。活化后的“香港新闻博览馆”将会免费向公众开放,并透过不同的专题展览、导赏团、讲座和工作坊等各式活动,展出香港报业、电台、电视、新媒体等新闻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传媒对香港社会发展的影响。参观者更可在新闻体验馆,一尝当记者和主播的滋味,了解新闻制作的过程。在现今世界传统新闻工作受到冲击的时代,我认为新闻博览馆在这个时候开幕更别具意义,希望参观者不但透过中心的展览内容回顾香港新闻发展的历程,也可体会传媒工作者应有的求真求是的精神。

香港新闻教育基金主席陈淑薇(May姐)介绍说,“香港新闻博览馆”的前身为必列啫士街街市,位于香港中环必列啫士街2号,二次大战后由当时的市政局倡议兴建,1953年启用,是当年香港市区首个同类型的市场建筑。古物谘询委员会2011年将之评为三级历史建筑,2013年被纳入第三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项目。必列啫士街街巿的总楼面面积约一万平方呎。这幢立方体建筑物楼高三层,以钢筋混凝土兴建而成。设计以实用为主,墙身平滑简朴,髹上白漆,无任何装饰,采用平屋顶设计,窗户呈长条流线型。博览馆建筑顾问林云峯教授介绍,这幢建筑属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与中环街市和湾仔街市类同,外观线条简洁,横线设计有仿邮轮特色。

据介绍,“香港新闻博览馆”的招牌,由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所题。访客步入大堂便是接待处,墙身会装上大电视荧幕,日后会播放不同电视台的新闻和新闻馆定期制作的一些短片。展览馆的地下及一楼将会对外开放,设有不同的专题展览、新闻体验馆、多用途活动室等。地下将展出香港报纸、电台、电视台等的发展过程,以及香港自开埠以来的政经民生大事。值得一提的是,关内陈列有于1878年出版、香港首份华人资本、华人主理的中文报章《循环日报》珍贵版本。 参观人士更可以到馆内附设的录影室亲身体验当记者和主播的滋味,加深了解新闻工作。

“香港新闻博览馆”还特意保留下来的家禽屠宰房(劏鸡房)原貌,该处将介绍昔日香港对抗疫情的新闻,例如鼠疫、禽流感、“沙士”等新闻大事。陈淑薇形容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时经常奋不顾身,为市民报道第一手资讯;而确保资讯流通,亦往往有助提高市民在疫情中的卫生防护意识。当然,我和大家均不希望香港再有同类不愉快的新闻。“没有新闻就是最好新闻”吧!馆内楼梯转角处有“弍楼 蔬菜及猪牛肉部”的字句,香港新闻博览馆行政总监陈小冰说,博览馆特意保留了昔日街市的痕迹,例如正门入口大闸、街市档口、墙上的旧瓷砖、“地面湿滑 敬请小心”的提示字句、以前室内游乐场的“跳飞机”等,这些对于旧街坊来说都有一定感情。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啸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