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市区校三级实验体 深圳探索未来教育新形态新模式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姚卓文 通讯员 魏晓亮 冯亮
2021-05-14 18:59

5月14日,深圳市举办“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授牌工作会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领导、省教育厅领导为深圳市以及深圳市11个区正式授牌。

2020年8月,教育部批复深圳市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实验区。2021年1月16日,市教育局印发《“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实施方案》。今年2-3月,市教育局先后召开实验区工作启动会、推进会以及实验区区级项目专家论证培训会。4-5月市教育局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实验区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文件、实验校遴选方案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市、区、校级具体实验项目。

“四个统筹”整体谋划,“八项机制”全面保障

深圳市教育局对实验区建设工作中涉及的政策、任务、进度、数据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统筹和协同,确保市区校三级联动,形成协同机制,推进实验项目的落地实施。其中政策统筹是重在规范,制定了1+2+3文件(包括一个总方案+2个申报指南+3个配套文件);任务统筹是方向引领,规划了云端学校建设、先锋教师计划、云端精品课程等市级统筹项目,组织各区校积极申报;进度统筹是规划布局,把2021年确定为建设年、2022年确定为应用年、2023年确定为推广年,每年按进度实施,并输出阶段性成果。数据统筹是力求实效,着力建设集管理、展示、评价于一体的资源平台,对实验区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测。各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以及学校形成合力,具体组织和实施推动区级、校级实验项目的进展。

同时,市教育局还建立了八项机制,形成一个科学的闭合的保障体系,为实验区建设全面保驾护航。

一是市区校三级协同推进机制。明确市、区、校实验任务,形成点-线-面一体相结合的协同推进机制;

二是实行行政领导与专家指导“双小组”机制。定期举行实验区工作联席会议开展督导和经验交流,推进实验区整体工作进展;

三是建立基于技术支撑的支持机制。正在开发与实验区建设配套的平台,坚持数据治理与科学实验相结合,注重教与学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利用;

四是建立课题引领机制。各区、校围绕实验区总体框架与实验项目组建专家团队,加强实验项目的理论研究、课题研究和实践指导,实现“一实验任务、一课题驱动、一成果推广”;

五是建立项目综合管理和专项管理机制。制定实验区建设的意见、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文件,切实有效地指导各级实验单位工作的开展实施;

六是经费投入和绩效管理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制定实验区建设项目经费的绩效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的使用;

七是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重视实验工作进展监测与评估,持续开展实验成果演化和效果跟踪;

八是建立成果共享机制。促使成果有效固化、经验及时转化,引领推动跨区跨校交流、成果展示和推广应用,迭代更新保障实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以云端学校为抓手,打造市区校三级实验体

实验区以三年为建设周期,坚持市级统筹与区校协同,打造市区校三级实验体,举全市之力分步实施。

市级实验项目以云端学校为抓手,推进新型教与学模式变革的综合实验探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建的云端学校,打破了传统学校有形边界和物理空间,实施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育,注重人才个性化培养,探索未来学校新样态,努力解决入学难、择校热等教育共性问题。

区级实验项目围绕新型教与学模式改革的内涵要求,从课程变革与跨学科融合、教与学模式的创新、教育数据采集与应用三大方向,选择一个作为特色项目方向,协同教师队伍建设与体制机制改革两个方向,以“1+2”模式系统化推进。

遴选出的100所实验校从课程变革与跨学科融合、教与学模式创新、教育数据采集与应用三个方向中选择一个作为具体实验项目,重点突破,系统化推进改革实验。

(原标题《打造市区校三级实验体 探索未来教育新形态新模式》)

编辑 (冻结)许舜钿审读 刘春生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李怡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姚卓文 通讯员 魏晓亮 冯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