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籍博士生研究“友城交往” 从“过去”走向“未来”

读特特派记者 夏岩青 /文 何龙 /图
2018-12-03 08:17
摘要

深圳和爱丁堡,简称就是“深爱”,22年在深圳和2年在爱丁堡,让王子婴深爱两城,也自然对两地交往有着更深的感悟。

在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采访院长费南山教授时,意外得知她正在指导一位来自深圳的博士生王子婴,研究方向是“深圳的对外交往”,其中把深圳与爱丁堡的交往作为全文关键案例之一,这引起了记者的浓厚兴趣。费南山教授当即说,你们可以跟我的学生好好聊聊。

2岁随父母来到深圳,本科就读于深圳大学,硕士毕业于伦敦城市大学社会学系,利用在欧洲工作的机会,攻读博士师从爱丁堡大学费南山教授,王子婴提起自己的经历时告诉记者,如何让世界上更多的人通过深圳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这是他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王子婴说,他的导师费南山教授十分支持他的研究选题。费南山是个“中国通”,曾在复旦大学留学两年,她也很想了解深圳在对外交往过程中是如何吸纳国外经验并将其应用在自身发展中,同时通过理解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深入认识中国,希望他的研究能在这方面有所贡献。就这样,王子婴最终确定论文围绕“深圳自改革开放以来是如何通过对外交往来进行城市发展和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展开。

深圳和爱丁堡,简称就是“深爱”,22年在深圳和2年在爱丁堡,让王子婴深爱两城,也自然对两地交往有着更深的感悟。

王子婴说,爱丁堡是一座文化古都,代表的是底蕴,让人们从“过去”中沉着学习;深圳是人类文明史发展至今的奇迹,让人们自信地向往“未来”。但两城又有很多共通点,比如开放包容。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是中国的梦都,来了就是深圳人。爱丁堡的包容在于这座城市的友好,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欢迎,这种友好和欢迎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也正是包容,让双城在海内外交到了好朋友,赢得了发展机遇。

深圳特区报特派采访团队在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采访。

王子婴认为,两地在文化交流、科技创新方面合作前景广泛。一是加强两城高校间的合作,从突破学术研究到实现商业化发展;推动两地园区、孵化器和资本之间的直接对接,加大经贸往来力度。二是深圳艺术各界团队可广泛参加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边缘艺术节等节庆,打造“深圳周”艺术展演品牌,促进两地文化交流与融合;邀请爱丁堡各知名节日主办方每年也在深圳开设会场,通过这些活动向世界推介深圳,展现深圳魅力。

深圳特区报特派采访团队在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采访。

“暂时离别是为了以后更长久的相伴”,王子婴说,期待早日学成归来,希望自己的研究能为推动深圳与爱丁堡友好交流作出应有贡献。

编辑 张颖

(作者:读特特派记者 夏岩青 /文 何龙 /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