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深圳博物馆四十而立。
这一年,黄文明退休。
“我今年(2021年)刚退的。”2021年12月底,与记者见面访谈时黄文明显得格外开朗。他笑着说,退休了就要好好享受生活,“得学会自己找乐子。”爬爬山、钓钓鱼、寻觅一下美味、游走玩耍……他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这与退休前,马不停蹄的工作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其实内在的逻辑是一样的——都是闲不下来。
习惯了忙忙碌碌的工作,习惯了博物馆里来来往往的布展、撤展,习惯了与文博界同仁的海阔天空……即便退休了,即便“嘴上潇洒”,其实心里还是装着奉献了青春与记忆,工作了一辈子的深圳博物馆。
黄文明是广东客家人。
上世纪80年代来到深圳博物馆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
从搞经营到行政财务部……他经历了“工种”的变化,化身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博物馆免费开放时代之前,博物馆不仅要收门票,还有经营任务。“经营所得上缴财政,财政再反拨一部分,补贴展览、场馆运营等。”黄文明说。后来,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博物馆不再有经营任务,他有转去了行政财务部。看似一个工种的变化,背后是大时代的变迁。
他还曾经多次参与文物征集工作。“我和黄馆长(黄崇岳)、杨馆长(杨耀林)去梅州买过很多客家文物。如今都在深圳民俗那个展厅陈列着呢。后来我们再去梅州,分管负责人连连叹气,说好东西都被你们买走了。”黄文明说,“ 比如,那面古色古香的屏风,那可都是宝贝呀!”
在日新月异、高速发展、一起向未来的深圳,守护文物、守望历史,黄文明感叹说,“博物馆人比较本真。这是职业决定的。改革开放40多年,深圳从小渔村变成了国际化大都市,博物馆人见证、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历史。”黄文明告诉记者,曾经有位市领导到深博检查工作时动情地说:“特区一直在向前进,你们却在守护过去的东西,谢谢你们,辛苦了!”
“当时我听了这话特别感动。这就是博物馆人的坚守。”黄文明说。
如今退休了,黄文明分享说,他认为,幸福就是天天开心 、家庭和睦 。也有人高薪聘请他去“打工”,他却说,“说实在的,人为什么要退休 ?退休就是让你好好享受生活。”豁达的他表示,除非是深博需要,否则他可不会“出山”。他想得明白,企业出高薪,无非是看中“博物馆人”的身份和资历,守了一辈子的文物,黄文明说,“这点操守,咱们还是有的。”
编辑 杨哲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刘思敏 赵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