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专家分享读书经验读书方法:认真读书会得到无穷的乐趣
读特记者 林洲璐
2018-11-30 22:24

11月30日,作为本届深圳读书月重点活动之一,读书方法论坛在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举行。邬书林、王京生、谢冕、李潘四位阅读领域的专家分享各自的阅读经验、阅读故事、阅读方法,现场妙语连珠,给人诸多启迪。

邬书林:学习朱熹“读书六法”

深圳读书月特别顾问、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邬书林曾在多个场合都谈到了《朱子语类》、朱熹讲读书,他十分推崇朱熹的“读书六法”。

“朱熹‘读书六法’指的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记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我们研究朱熹,一方面要把他读书的方法化为己用,同时,更要清楚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就是要从前人伟大的智慧中获取力量,把他们实践体会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知识的传承和应用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建议大家看看《朱子读书法》这本书,一定很有收获。”

邬书林曾多次到国外调研阅读推广,在活动现场他还分享了发达国家关于阅读的公共政策和教育方式。“从文艺复兴以来,读书成为欧洲人领先世界的重要原因,他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把读书作为提升公民素质和对社会贡献的最基本的方法。欧洲国家,他们认为教会孩子最重要的东西是阅读。孩子的阅读习惯养成是阶段式的,0-3岁就是让孩子离不开书,3岁以后爸爸妈妈要陪伴孩子一起共同读书,养成静下心来看书的习惯和过程。到了6-12岁之间,学校要培养孩子科学的读书方法……总之,读书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认真读书会得到无穷的乐趣。“

王京生:背诵诗词让我们享受和乐之美智慧之美

在深圳十大观念中,“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诞生与国务院参事、深圳读书月总顾问王京生颇有渊源。

“我刚从北京来深圳的时候,有一次来到深圳图书馆,看到图书馆门前有很多人在排队进馆,那个时候市区也就20来万人,这个现象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后来,在一次欧洲的考察中,在火车里大家安静阅读的氛围让我特别感慨,欧洲对图书馆和阅读重视也让我惊叹,回来以后我们正好开会,我在想,怎样以大气压制浮躁、以优雅驱除粗俗,怎样把全民阅读提升为全市的文化发展战略,所以在当年4·23世界读书日活动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对这个城市有什么期许呢?让她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这就是这个观念的来源。”王京生说。

王京生十分热爱背诵古诗词,他笑言,虽然现在网络搜索很方便,但是朗读诗词、背诵诗词是一种无用之用。“不断背诵,不断品味,不断体会,直到诗词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和直接搜索出来,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王京生看来,背诵诗词能改变人的气质,让我们享受和乐之美、安宁之美、智慧之美。

谢冕:深圳的文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谢冕现任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作为深圳读书月特别顾问,谢冕多次参加读书月活动,一直关注深圳文化建设。论坛中,谢冕对深圳文化建设给予很高评价,他说:“深圳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我认为,深圳的文化建设、文明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所以,深圳不仅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传播文化的地方。这里的人儒雅、高贵,正是因为这座城市的人热爱阅读。”

读书月期间,谢冕的新书《中国新诗史略》在深圳首发。谢冕说,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研究诗歌。“做学问就是兴趣,离开兴趣那很难做学问。我的兴趣就是诗歌,刚开始我像许多年轻朋友一样,也做梦当诗人,但是写不好,那么就读吧,读得多了就想研究,这件事花了我一辈子的时间。”

李潘: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

李潘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读书》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在近20年里曾经采访了上百位作家学者,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她发现某些领域十分杰出的人,他们的阅读趣味很相近。

“比如著名画家吴冠中,在1997年的采访中,他说他的阅读受鲁迅的影响最深,中学时期特别喜欢读鲁迅的书,以至于想当文学家。他喜欢鲁迅的文字简单、干净、洗练,但却深刻,像一把手术刀一样,直抵人心。他说,他对生命和艺术的态度也是受鲁迅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终身的。有意思的是,3年后我采访大江健三郎先生,他也说,他一辈子做的全部努力就是为了接近鲁迅,哪怕是一点点。他6岁的时候,他妈妈就给他读翻译成日本的鲁迅的小说《药》,大江健三郎接受采访的时候是66岁,他说他读鲁迅的作品读了60年,鲁迅深刻影响了他的写作和人生。”

李潘说,两个不同国度、不同领域的大家有同样的共识,热爱同样的书,她的感受是,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文学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编辑 王雯

(作者:读特记者 林洲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