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卒中防控模式,深圳力争五年内将卒中溶栓率大幅提升
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帅菲斐 王璐鑫
2018-11-26 16:43

由深圳市卒中学会主办“第二届卒中急救地图暨院前延误研讨会(深圳)” 于11 月22 日在我国卒中急救地图的诞生地--深圳隆重召开。会议提出,深圳将争取在三到五年,即到2022年左右,把卒中溶栓率从目前的约5%提升到20%-30%,甚至更高,将该项工作做成全世界卫生系统的亮点。

卒中是中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但卒中可防可治,尤其对大约占80%缺血性卒中,很多患者由于院前的延误,才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随着广大医务者技术水平的提高,溶栓流程的优化,院内DNT时间已经明显缩短。但是院前延误仍然十分严重,在一项涉及中国 37个城市的62所医院的研究中,发现院前延误时间的中位数为 15.0 小时(2.8到21小时),院前救治延迟已成为影响中国卒中急性期救治极为重要的瓶颈。

2016 年在深圳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任力杰教授倡导下,由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导,深圳市启动了国内首张卒中急救地图(溶栓地图),全国目前已有超过40 个城市,涵盖 1100 家医院加入了卒中急救地图的建设。深圳“卒中急救地图”作为典范,以约 50%的年增长幅度大大提高了深圳卒中病人的有效溶栓率,这是一种创新的医疗模式,在国内首创由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主导,医院提供技术支持的心脑联合的救治网络。这是一种跨专业、跨区域的医联体的创新探索,心脑联合,多部门、多单位共同协作,急救中心、市区医院、社康中心联合作战,实现广覆盖。深圳溶栓地图是由深圳22家脑卒中定点救治医院 + 1个质控中心 + 120急救网络串联组成,覆盖了整个深圳达2000万人口的区域性卒中救治网。溶栓地图以时间管理为核心,加强急救120的串联功能。让中风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由专业的120急救人员精确识别,并快速送到有溶栓能力的医院进行规范救治;以绩效考核为关键,跟踪案例,量化数据,分析讨论,出台监督机制,以切实推进溶栓地图落地后的有效实施。

此次会议邀请了英国卒中学会主席安东尼·罗德(Anthony Rudd)教授/院士、香港大学临床试验中心医学总监张文勇(Bernard Cheung)教授/院士,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中国卒中学会中风120特别行动组组长刘仁玉教授、台湾亚太中风组织秘书长林瑞泰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任力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风120创始人赵静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院科学顾问路钢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共商卒中救治体系的建设,探讨国际大环境下的卒中防控模式。

此外,会议更是首次尝试与美国专家进行全程网络互动,专家们针对中国卒中宣传更是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想法。如:通过更多的形式不断宣传组织,让更多的市民通过“卒中地图”科普知识,提升老年患者(尤其高危人群)对“卒中”及其危害的认识以及警惕;对既往已有卒中患者,规律随访、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等。

见习编辑 黄泽霖

(作者: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帅菲斐 王璐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