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村:360座古建筑见证700年历史

深圳晚报记者 冀静波 / 文 张焱焱 / 图 通讯员 黄海贵 文沛勇
2021-05-12 14:15
摘要

"东有大鹏所城,西有凤凰古村。"在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山北侧脚下,静静坐落着一个拥有 700 余年历史的村落——凤凰古村,它是民族英雄文天祥族裔的繁衍地,是深圳地区古建筑单位最多、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村落式中国南方广府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

"东有大鹏所城,西有凤凰古村。"在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山北侧脚下,静静坐落着一个拥有 700 余年历史的村落——凤凰古村,它是民族英雄文天祥族裔的繁衍地,是深圳地区古建筑单位最多、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村落式中国南方广府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

▲凤凰古村于 2009 年被定为宝安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 2017 年被评选为"宝安十景"之一。

初夏时节,天朗气清,六角六层的凤凰塔矗立在阳光下。绕过古塔,放眼望去是一大片青砖灰瓦的古建筑群。凤凰古村的民居呈梳式布局,鳞次栉比、整齐划一。房屋大多为二进三开间,二厅一天井二廊房。四周山墙和门檐有各种人物花草图案装饰,行家人一望便知,这是典型的南方广府文化风格的建筑。

▲凤凰塔建于清嘉庆年间,高 20 米,是六角六层砖木结构楼阁式风水塔。

▲青砖黑瓦的民居鳞次栉比、整齐划一。

▲南宋末德佑元年(1275 年),文天祥兵败被俘,文氏族人溃散逃至宝安沿海的荒芜地带。文天祥胞弟文璧携族人先居住于松岗西部靠近沿海的鹤仔园,文天祥孙辈文应麟于元代大德年间携二子及部分族人迁至岭下(凤凰古村)定居,开村立业,繁衍后代。图为村内的文天祥纪念馆。

走进凤凰古村,穿行于巷陌间,时间都似乎放慢了脚步。一个个蹲在屋檐的神兽雕塑、一幅幅瑰丽灵动的壁画、一口口形态各异的古井,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那些不复再来的光阴。

▲凤凰古村内的"顾三书室"保存完好,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它还用作本村学校的校舍课室。

▲"爱恒堂"私塾至今仍旧保存完好。

▲在凤凰古村的建筑内,门上或墙上的装饰木雕极具匠心,栩栩如生。

▲茅山公家塾前厅内墙顶部彩绘人物故事画"八仙图",为深圳地区民宅仅存完好的一幅明清巨型壁画。

凤凰古村目前尚存的古建筑约 360 座,其中有 69 座明清民居、96 座民国时期建筑、5 座私塾书室、12 座公祠、13 口古井、12 棵古树、6 条主巷道和 35 条次巷道。作为特定地域历史建设活动的"化石",凤凰古村记载了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是当地世世代代的集体记忆,其文化历史价值自不待言。

▲文氏家族正气家风世代传承,书室至今仍保存完好。

▲文氏宗祠矗立在古村入口处,是文氏后代重大节日祭祀或祈福的地点。

天气凉爽时,附近居民便三三两两来到古村广场闲话家常,孩子们吹着泡泡,奔跑、嬉戏,其乐融融。

编辑 冯进容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雪松 王雯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冀静波 / 文 张焱焱 / 图 通讯员 黄海贵 文沛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