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 | 简报成“剪报”,是作风不实惹的祸
读特评论员 姚龙华
2018-11-14 07:54

近日,青海省纪委监委在组织开展检查中发现一起弄虚作假典型问题:当检查人员翻阅久治县委办公室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会的简报时发现,一份简报中竟然出现了三个不同姓名的办公室主任。经深入调查发现,原来是被检查者为了应付考核,对相关材料进行严重的弄虚作假。这既是一种言行不一的形式主义作风,也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作风,必须严肃整治。本期“廉议汇”就此话题邀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雁君(四川成都 媒体人):一份简报中出现三个不同姓名的办公室主任,无疑让简报露出了“剪报”的原形。对此现象,我们不能一笑而过;对其反思,也不能仅仅认为是工作不仔细,或是“造假”太明显。真正的问题在于,如果此类“剪报”做得更逼真一点,不出现如此严重的低级错误,它还能被揪出来吗?

说到底,简报变“剪报”,除了一些基层工作人员的应付心理在作祟,更在于相关考核制度还是没能完全克服“从文件中来到文件中去”的弊端,使一些人滋生了以“剪报”作简报、敷衍上级检查的侥幸心理。所以,表面上看是一些基层工作人员作假的问题,而根子则还在于相关考核制度的形式化、不接地气。

江德斌(浙江台州 ):如此典型的造假事件,当事人被查后遭处分,乃是咎由自取。用虚假材料拼凑廉政简报,只是为了应付考核,并未认真对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暴露出当事人的敷衍态度,值得警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造假情况并不鲜见,还有很多类似的造假情况未被发现出来。因此,要采取更严格的相关工作资料审核制度,进一步强化对真伪材料的甄别力度,严防假材料蒙混过关;特别是对相关造假行为,要依照纪律予以重罚,以提高其造假成本。

刘剑飞(河南西峡 职员):工作简报是工作的动态汇报形式,原本应该实事求是地记录,可总有人投机取巧,不是在材料中注水分,就是玩文字游戏,或是东拼西凑,甚至无中生有。说到底,都是形式主义在作怪,是作风不实惹的祸。

杜绝假材料,要改进考核方式,建立起科学的考核制度,不只看“广告”,更要看“疗效”,既查看材料,更注重与实际工作对照,既听取口头汇报,也重视实地检查,让虚假材料、注水材料不攻自破、无处可藏。

【读特清言】

检查考核须真刀真枪锱铢必较

“工作干得好不好,全靠材料汇总表;工作方式新不新,全看写手精不精。”这可不是一句单纯的俏皮话,而是有些党员干部的“工作心得”。

平时工作没有按期部署,更没有实际措施,面对即将到来的检查考核“临时抱佛脚”,东拼西凑编造材料,此类问题由来已久。抄得“不走心”,连人名都懒得改,自然容易露马脚、闹笑话,也免不了被问责、被处分,只能说咎由自取!

奉行“拿来主义”,喜欢“复制粘贴”,表面上看是文风问题,实质反映的是作风问题,是工作作风不实、形式主义严重的表现。东拼西凑顺手了,敷衍了事习惯了,认真负责的精神、调查研究的传统就都丢了。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对付形式主义要有较真精神。检查考核必须“真刀真枪”,最好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从小处和细节着手,“锱铢必较”,这样搞形式主义的才会慌神、现形。对有问题的,问责必严,不仅当事人要受处分,履行主体责任不力、审核把关不严的相关领导也要被追责。如此才能让他们有痛感、长记性,主动疗治自己身上的作风病,同时也给其他党员干部提个醒,避免重蹈覆辙。

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评论员 姚龙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