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乡贤文化!邓尔雅、黄般若艺术回顾展在东莞举行

读特记者 刘秋伟/文 通讯员 刘中/图
2018-11-13 18:17
摘要

为传播乡贤文化、活化历史遗产,东莞市莞城街道办事处在邓黄二人家属捐赠的基础上,选址东莞博物图书馆,成立邓尔雅·黄般若文献陈列馆,并由莞城图书馆进行前期筹建

东莞市文化名人辈出,邓尔雅、黄般若翁婿二人是其中的佼佼者。

为传播乡贤文化、活化历史遗产,东莞市莞城街道办事处在邓黄二人家属捐赠的基础上,选址东莞博物图书馆,成立邓尔雅·黄般若文献陈列馆,并由莞城图书馆进行前期筹建。

11月13日下午,由莞城街道办事处主办、莞城图书馆承办的 “文脉•传承•创新——邓尔雅、黄般若艺术回顾展开幕仪式”在东莞市人民公园内的东莞博物图书馆举行,同时,东莞本土著名篆刻家何锐志先生还为广大市民带来“邓尔雅篆刻艺术赏析”的专题讲座,让大众更深入了解邓尔雅在篆刻方面的深厚造诣。

活化历史建筑 全市独具双馆功能

邓尔雅•黄般若文献陈列馆之所以选址于此,与东莞博物图书馆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东莞博物图书馆成立于1932年,是东莞历史上第一所近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因藏书量多质优,曾名噪南粤,首任馆长是县中贤达能人邓念慈(字屺望),而邓尔雅正是邓念慈的叔父,关系密切。当年东莞博物图书馆筹建时缺资少书,邓尔雅曾以邓诵芬堂的名义积极向该馆大量捐书捐款,还为东莞博物图书馆印行的莞人著作亲自题签、题词、题序跋等,可谓是渊源深厚。

东莞博物图书馆规划时拟“上藏图书,下陈博物”,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终未能真正实现博物馆、图书馆的双重功能。

此次新成立的邓尔雅•黄般若文献陈列馆,将立足于本土文化,结合莞城图书馆美术文献和地方文献优势,旨在建成一座富有图书馆特色兼具研究与公教功能的文献陈列馆。

目前,该馆正计划购买“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爱如生中国近代报刊库”、“中国历史文献库” 等珍稀文献数据库,为观众开展数字文献服务,并进行东莞美术史相关研究课题,出版《邓尔雅文集》《黄般若文集》等学术著作。

追忆乡贤风范 首展全方位展现邓黄二人艺术成就

邓尔雅(1883—1954),著名古文字学家、篆刻家、书法家、诗人,南社成员。

黄般若(1901—1968),著名国画家、鉴藏家、广东美术史家,广东国画研究会重要成员。

承办方系统梳理了邓黄二人的艺术成就,策划了“文脉·传承·创新——邓尔雅、黄般若艺术回顾展”。本展览分为两大部分,一楼展厅主要展出邓尔雅、黄般若及友人作品,二楼则分篇章展出他们的艺术作品及著作、手稿、报刊等文献资料。展览试图还原他们在那个举步维艰的年代,如何坚定地与古为新,如何维护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终于自成风格、备受尊崇,以期通过本次展览,让莞人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两位乡贤并向他们学习,传承莞邑文脉。

日后,邓尔雅·黄般若文献陈列馆除为市民提供日常服务外,还将结合邓黄二人的艺术成就,不定期举办各种篆刻、书法、诗词、国画等方面的展览、讲座、培训等活动,同时,还将重点打造成本土艺术家的交流平台,积极邀请本土名家与公私机构开展各类公益文化艺术活动,活跃莞城的艺术气氛,使这里成为东莞人缅怀文化先辈、吸取传统文化菁华的文化新地标。

编辑  王雯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文 通讯员 刘中/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