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演!“乐舞乡音”带来原生态曲艺+民间艺术影像大餐
读特记者 尹春芳
2018-11-05 19:02

第八届“乡土曲艺进深圳”日前在位于深圳盐田·紫禁书院开幕,为市民呈现一场以“乐舞乡音”为主题的原生态曲艺演出以及民间艺术影像展览。观众们现场聆听世界著名民歌,与曲艺传承人一起跳起摆手舞。

2018年5月、8月,“乡土曲艺进深圳”项目组先后组织戏曲专家、学者、摄影家、媒体人一行深入湖南靖州和湖北恩施。考察了两地多项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项目,包括湖北恩施土家族摆手舞、肉连响、撒夜儿嗬、西兰卡普织锦等原生态曲艺民俗;亲临湖南靖州三江村四八姑娘节,目睹乡里乡亲来帮忙、远嫁的姑娘回娘家的动人场面。11月份,项目组将考察成果带回深圳进行集中展览和演出,为深圳市民展开一幅绚烂动人的土家族、苗族风情画卷。

精彩纷呈 展现传统曲艺风情

此次展演活动编排精致,文化气息浓郁。演出编排收录了在上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的《龙船调》,邀请来龙船调的故乡——恩施利川的曲艺人邱光清以不加任何修饰的唱腔演绎;被誉为“天籁之音”、“深山瑰宝”的苗族歌鼟,作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指挥无伴奏的多声部和声,鸣和了自然界的声音。此外,还邀请四位来自湖南靖州歌鼟之乡的苗族姑娘用清唱方法演绎苗族歌鼟。更难得的是,项目组邀请到湖北省的民间艺术大师、中央电视台青歌赛原生态唱法总决赛金奖获得者谭学聪,他以高腔山歌原生态演唱方式为观众演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峡江纤夫号子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整场演出的舞蹈部分充分体现了群众的参与性与互动性。来自土家族摆手舞的发源地——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国家级非遗项目“土家摆手舞”的代表性传承人彭承金带领村民为观众献上土家族原滋原味的舞蹈。观众纷纷加入曲艺传承人的行列,一起摆手,一同舞蹈。

除了原生态的曲艺演出,11月2日至18日,“乡土曲艺进深圳”项目组邀请著名摄影师、视觉艺术家吴忠平在深圳盐田·紫禁书院天工当代艺术馆,精心构思了一场民间艺术影像展,以艺术性的拼贴叙事手法打造整个展览视觉空间。展览现场,项目组首次发布由新锐摄影师彭雪伦拍摄剪辑的《“乡土曲艺进深圳”恩施行》采风纪录片。给观众带来了全方位的感官感受,呈现出传统曲艺民俗文化的趣味与魅力。

社区联动,让曲艺真正深入“寻常百姓家”

据了解,“乡土曲艺进深圳”项目于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就吸引社会的广泛关注。该项目获得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及市民的普遍好评,荣膺2011年深港生活大奖年度艺文奖。

作为由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多年来予以支持、由深圳市紫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和策划的公益项目,第八届“乡土曲艺进深圳”项目组在研究讨论下,进行了新的思索与尝试,通过联合盐田区妇女联合会、盐田区海山街道鹏湾社区工作站将展演活动带到社区和公共空间。

该项目的总策划陈悦成介绍,“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乡土曲艺’真正走进深圳居民的社区生活中去,为深圳人寻觅乡音乡情,丰富和充实深圳的本土文化,让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从而得到更好的传承。”

考察团成员、著名学者孙振华表示,深圳能够把 “乡土曲艺进深圳 ”活动坚持多年,体现了深圳在文化上的包容博大,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城市应该有的气度和气派。“了解这些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回望过去,了解传统,更有利于深圳在全球化的今天找到自己城市的特质。把这些民间曲艺带到深圳,犹如打开一扇扇窗子,将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个城市的精神气质。”

谭学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高度评价了“乡土曲艺深圳”这一文化品牌,“它将深圳市民推荐的乡土曲艺作为考察对象,组织专家、艺术家、媒体深入曲艺来源地采集原生态的素材,把原生态曲艺带回深圳,以展演和展示的方式和深圳市民亲密接触。既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多地的文化交流。我个人觉得是一个值得点赞和弘扬的品牌文化活动。”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