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东莞·这座城”2018东莞视觉艺术季暨“东莞作用”大型展览媒体吹风会在东莞市文化馆召开。
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表示,将于11月24日正式启动为期3个月的本次艺术季,是2018东莞文化四季的最后一个主题艺术季,以“东莞·这座城”为主题,紧紧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这座城留给当下的视觉演变记忆,推出影像物件大型展、东莞制造精品展等8个大型文化活动。
隆重推出东莞作用大型展览
《东莞作用——影像物件大型艺术展览》是2018东莞视觉艺术季“东莞·这座城”系列展览中最重要的展览,将于11月24日在东莞鳒鱼洲工业遗址启动,展览持续3个月。
“东莞作用”展览将紧扣改革系统性、群众获得感、发展成就感和新旧对比感,着力增加历史厚度、文化深度、感情温度,充分运用历史图片、实物场景和艺术装置等艺术手段和元素,努力为展览深刻的思想性寻求完美的艺术表达,共将展出超过2000件东莞制造记忆主题实物和老图片,突出展示东莞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人民群众生活的伟大变迁。
据艺术季总策展人崔波介绍,“东莞作用”展览将以《人民日报》上报道东莞的四个十年为展览结构,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切与入1978-1988”,以1988年8月14日《人民日报》的“东莞十年”为开篇,这一年起,经过磨砺的东莞,低调、激情,以饱满、阳光、高丽的城市特质吸引了世界的眼光,成就了一种不可复制的城市模本,也成为一把可供其他城市借鉴的中国标尺。第二部分是“建与城1988-1998”,以1999年1月7日《人民日报》的“东莞,20年走完百年路”为开篇,这一时期的东莞不在是一个单独的时代,从东莞制造开始呈现了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全球市场风向标。第三部分是“造与场1998-2008”,以2008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的“东莞奇迹是如何创造的”为开篇,东莞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从引进外资到内资为主、从加工贸易到一般贸易、从基础设施到软环境建设、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和谐,东莞人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城市发展的前列。第四部分是“智与绿2008-2018”,以2018年3月6日《人民日报》的“东莞用创新为城市换脸”为开篇,在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东莞不断刷新自己的道路与梦想,营造创新发展生态系统,城市“颜值”越来越高,外界印象中的这座传统工业城市,逐渐变得温暖而柔软。
文化馆和33小镇多点开花
除了《东莞作用——影像物件大型艺术展览》,主办方还将在东莞市文化馆展厅和33小镇展厅开设“我们这座城”系列展览分会场,举办《牵引线——李志良东莞制造影像精品展》、《东莞·这座城——“美好绽放”东莞文化展》、《东莞·这座城——“发现东莞制造之美”影像综合展览》等精品展览,并辅以主题实验话剧、主题学子展、主题时装周等活动,形成场地、内容多点开花的局面,充分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表示,艺术季由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实业投资控股集团、东莞市摄影家协会、莞城街道办事处共同主办,“希望通过本次艺术季,能更好地梳理东莞这座城的工业制造发展脉络,还原东莞这座城的文化和历史印记,完善东莞这座城的工业制造历史档案,展示东莞这座城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东莞制造2025’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