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40周年,寻根深圳罗湖! 10月31日下午2:30,深圳市民坐上“时光大巴”,开启了中国改革地标巡游之旅。他们先后前往了国贸、地王大厦、京基100等地,在一站又一站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重要改革地标中,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并解密一座现代化城市崛起的奇迹。
据了解,此次巡游之旅为罗湖区市民文明培训第三期实地参观体验活动,由深圳市罗湖区文明办、国旅新景界和巴游语音共同打造。
罗湖,是很多人来深圳的第一站,不少深圳人都见证了罗湖一步一步的发展过程。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罗湖在40年的改革历程中创造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奇迹,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地标。
观光团在巡游中通过讲解员解说、实地观光等方式,深入了解深圳的昨天、今天与未来。据悉,此前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两期,反响热烈。
“时光大巴”的第一站是国贸大厦。今天,地处高楼林立的大厦或许其貌不扬,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国贸大厦曾经是全国第一高楼,可谓一枝独秀。它在中国历史上创下了无数个“第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栋超高层建筑,创造了建筑史上的新记录;是中国最早实行招标的建筑工程,在国内率先大面积运用滑模施工,创下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大巴缓缓而行,从国贸大厦到国商大厦,讲解员向市民们详细讲述了国贸、国商大厦在深圳改革开放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随后,大巴驶上贯穿深圳市东西向最主要的大动脉深南大道,这条大动脉上云集了深圳多个地标,比如地王大厦、京基100、老深交所、四大银行深圳总部、深圳书院、大剧院等。驶过滨河大道,看过“名流村”,很快,市民们来到第一个下车参观点“渔民村”。
下了车,迎面而来的便是“春到渔村”浮雕。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市民们更生动形象地从浮雕上了解了渔民村的发展历程。38年,从第一代的茅草屋,到后来的小平房、二层小楼、文明社区,这虽然让人惊叹,但在中国、尤其是深圳,却不难想象。走过浮雕长廊,市民们进入室内,大量的历史图片、实物、影片向观光团展示了渔民村的前世今生。
离开渔民村后,大巴向下一个观光点驶去。途中,观光团看到了罗湖火车站、罗湖口岸、罗湖桥、罗湖图书馆等等经典地标。在讲解员与音频的讲解中,市民们仿佛看到了几十年间深圳的种种变化,进一步了解了深圳这座高速发展的城市所具备的人文内涵。大巴行过罗湖区委、罗湖书城、怡景花园、莲塘口岸后,到了深圳河的源头。在这里,观光团团员们走上桥,亲眼看到了深圳河,并通过聆听讲解,知晓了深圳差点被英国人抢走的历史。
经过古玩城、东晓花园,观光团最后到达了东门。“不到东门,就不能算到过深圳。”在一些老深圳人眼中,东门是深圳的根。东门又称“深圳旧墟”,商业氛围浓厚,从服装百货,到餐饮、电子产品,再到深圳规模最大的文化商品集散地,东门应有尽有。
在东门,观光团看到了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参观了东门游击队指挥部、思月书院,他们不仅身处东门的今天,更看到了东门的昨天与明天。
观光团中既有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也有刚到深圳不久的新深圳人。他们表示,此次“时光之旅”让他们看到了深圳的历史、知道了深圳的由来,更深入地了解了深圳。观光团还集体喊出了活动的slogan:“换个姿势打开你的城!”
罗湖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秦庆文表示,此次活动有很多年轻人来参观,他们对罗湖的故事也很感兴趣。“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提升市民的素质,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倾听深圳罗湖的故事。”
【读特新闻+】
涨姿势!罗湖把市民文明培训搬到大巴上
9月28日上午,罗湖区文明办在国贸大厦广场开展了新一期市民文明培训。
与传统坐在教室听老师讲授的培训不同,此次市民文明培训中,参加培训的50位市民乘坐大巴,从国贸大厦开始,免费参观体验辖区国贸大厦、渔民村、罗湖口岸、深交所、地王大厦、京基100、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等多个经典地标,实地感受罗湖独特鲜明的改革开放历程,亲身见证罗湖人民团结奋进、力促振兴的精神风貌和生动实践,给所有参加活动的市民带来了满满的罗湖回忆。
市民陈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来深圳第一站就在罗湖,这几十年来见证了罗湖一步一步的发展过程。他一直梦想罗湖有一天能把这些改革开放的地标整合起来,供市民游览观光,让大家都能近距离感受到罗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没想到这次活动让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感觉非常有意义。他表示,以后还会带更多的朋友和家人来参加。
据了解,自今年7月开始,罗湖采用“1+N”专题讲座和实地参观体验的形式,为辖区市民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满足群众终身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市民热爱罗湖、建设罗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此次活动得到市民的热情参与,活动信息发布后不到5个小时,所有名额就被热心市民一抢而空。接下来,罗湖还将开展多次这样的活动,并通过“新时代新罗湖”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面向社会公开报名,欢迎广大市民根据自身喜欢的线路自主报名。
见习编辑 黄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