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走进小学课堂,这节课上得如诗如画

读特记者 韩文嘉 通讯员 张卫红 张盈莹 颜慧敏 文/图
2018-10-24 19:59
摘要

​这节课包括孩童吟“红楼”、师生品“红楼”、学者论“红楼”三个环节,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小学语文课程建构的研修案例,更是奉上了一场中华文化的盛宴。

24日,福田区小学语文“红楼启蒙”课程在园岭实验小学举行专题工作坊活动,用新颖形式让古典名著《红楼梦》走进小学课堂。此次活动也是深圳市肖绍国“诗画语文”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的活动之一,旨在进一步推进“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全区小学语文课程研究,向全区展现小学语文课程开发的诗画路径与课堂样式。

本次活动包括孩童吟“红楼”、师生品“红楼”、学者论“红楼”三个环节,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小学语文课程建构的研修案例,更是奉上了一场中华文化的盛宴。

在孩童吟“红楼”环节中,由园岭实验小学杨婧老师指导的五(2)班学生在舞台上动情地吟诵“红楼”,“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首《葬花吟》,仿佛让观众走进了黛玉葬花的情境……“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是萦绕在黛玉心中的疑问,现在变成了孩子们的疑惑。入情入境的吟诵,拉近了孩子和文本的距离,也为本次活动拉开了序幕。

在师生品“红楼”环节中,身穿草绿色旗袍的刘恋老师登台,带着六(5)班的孩子们阅读《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三生石畔》(节选自《红楼梦》第一回“黛玉还泪”文字)。刘恋老师带领孩子们从神瑛侍者对绛珠仙子前世的灌溉之恩,读到黛玉对宝玉今生的还泪之情。刘恋老师对文字的温柔以待、对文本的切割处理能力以及对文本明暗线的敏锐把握能力受到专家、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老师循循善诱,学生应声以对,在读书交流中,孩子们一改对黛玉的固有印象,从而对黛玉的性格特点抱有慈悲的宽容,产生了阅读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随后,肖绍国校长带领六(3)班的孩子们为现场观众带来《潇湘馆》这节课(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黛玉幽居”文字)。课上,肖绍国校长从“一”字切入,领着孩子们咂摸文字味道,摩挲文字温度。以文字为枝,精心培育一盆雅致的绿植;又以文字为剪,修建出一盆颇有韵致的盆景。当《妆台秋思》的箫声在园东会堂里氤氲,当千百竿翠竹在园东会堂里摇曳,台上台下早就被肖绍国校长的才情深深折服。结课时肖校长更是带领孩子们回归母语,达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精神境界。

深圳大学原校长章必功表示,此次展现的课堂形式前所未见,就像欣赏一部话剧作品。《红楼梦》进小学课堂,从学校的语文教育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与创新,同样也是教育工作者“文化自信”的体现。

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田洪明高度评价了肖绍国“诗画语文”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的活动。他表示,今天的活动构建了一个场,是“红楼”的场、是教育的场、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是可以深度地、真实地看到孩子成长的场。

谈到什么才算一堂好课,田洪明认为,有情理、有情境、有境界,能生成人生向上的力量的课堂,能给学生留下特殊印记的课堂,就是一堂好课!作为语文老师,要让孩子亲近阅读、喜欢阅读、学会阅读,要引导孩子们阅读经典,让阅读为孩子们打上人生的底色。田洪明认为,福田教育要办本真的教育,需要一大批像刘恋老师一样有扎实学识,追求细节的年轻教师;更需要像肖绍国校长这样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能引领教师成长的校长。

据悉,从“教与学方式转变”到“课堂革命•福田表达”,福田区通过建立分级、分梯次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名师带动工程、福田教科院智库工程等培养了一大批名师名校长,新一届特级教师数量全省第一,近两届正高级教师总数位居深圳第一、广东省前三。截至目前,福田区共有13个省级中小学名校长、名班主任及名师工作室,29个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及深圳市名师工作室、130多个福田区区级名师、名班主任、特色工作室及未来教育专家工作室,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已成为福田区孕育名师名校长的孵化器。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韩文嘉 通讯员 张卫红 张盈莹 颜慧敏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