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累计研制5413项国际国内标准

读特记者 何泳 通讯员 包丽娟 文/图
2018-10-15 19:51
摘要

深圳初步形成了“标准+”工作体系,推动标准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加快融合发展。

深圳市近年来累计参与研制了5413项国际国内标准。全市初步形成了“标准+”工作体系,推动标准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加快融合发展。这是读特记者从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组织召开的2018年世界标准日座谈会了解到的信息。

每年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今年 ISO、IEC、ITU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共同确定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国际标准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主任邝兵同志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座谈会上,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副局长夏昆山同志宣读了世界标准日祝词,赛西信息、国际海运集装箱、吉阳智云、大疆创新、大族激光、比亚迪、华大基因、华讯方舟等公司代表分享了标准化工作经验。据悉,我市“标准+”战略逐步推进实施。出台了《关于推进实施“标准+”战略的指导意见》,编制了“标准+”战略清单,初步形成了“标准+”工作体系,推动标准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加快融合发展。

国际国内标准话语权明显加强,全市近年来累计参与研制了5413项国际国内标准,已有60多家国际国内标准组织工作机构落户深圳, 200多位深圳专家在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担任重要职务。

地方标准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各部门积极参与地方标准的研制与实施,全市累计已经发布地方标准近500项,其中一批重要的地方标准对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保护环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以及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场自主制定标准迅速发展。各标准联盟和社会团体发布团体、联盟标准近400项,全市企业在全国平台上自我声明公开标准19000项,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均位居前列。

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取得新进展。2018年率先完成政府服务企业、公园管理与服务、城市矿产资源化循环经济等全国标准化试点示范创建任务,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工作成果。

下一阶段深圳标准改革创新思路是:大力开展“标准建设年”活动,推动标准化体制机制和载体的改革突破,成立“深圳标准促进会”,充分发挥团体标准的作用,加强食品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建设。同时,加快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为企业搭建公共标准技术服务平台,从政策扶持、技术服务以及人才智力支持等方面,全力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标准技术支撑服务。

【读特新闻+】

2018世界标准日祝词

主题:国际标准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两个世纪前,标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在250年后,标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也必将发挥意义非凡的关键作用。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指技术的大融合,融合技术的发展模糊了传统意义上物理、数字与生物技术领域的边界。人与物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联接,将给我们的生产、贸易和沟通带来极大的影响,就像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动力改变了当时许多的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从十八世纪开始,劳动方式由人工转向机器和工厂,从而产生了标准需求。例如,基于机器零件的替换需求,实现了零部件的规模化制造。

今天,标准在社会走向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将再一次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没有标准,我们不可能见证如此迅速的变革。创新者们依靠着IEC、ISO和ITU等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来确保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推进新技术的顺利应用。标准也成为全球知识与创新传播的有效载体。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快速变革也意味着一系列的挑战。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将取代越来越多原本由人完成的工作;增材制造(也称为3D打印)将改变我们制造产品的方式,让我们在家就能“打印万物”;随着从飞机到婴儿监控等各类设备实现数字化互联,数据的脆弱性与数据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也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这些还只是列举了部分以大数据、增强融合、云储存与设备信息开放传输等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具体问题。国际标准是确保安全、降低风险的有效工具。例如,安全标准可以保护我们的数据,阻止“黑客”攻击。机器人安全标准将使人机互动变得更加友好。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涌来,如何更好地借助这场技术变革增进社会福祉,标准的角色不可或缺。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何泳 通讯员 包丽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