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发展局局长黄伟纶5月2日在立法会回答议员提问时重申,在进行边境地区(包括从原边境禁区释出的土地)土地规划时,我们会充分考虑如何善用该区的地理优势,以把握区域发展,例如粤港澳大湾区所带来的经济机遇。《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建议在边境地区发展"北部经济带",作科研、现代物流、仓储及新兴的行业,正是为了把握区域发展带来的庞大机遇。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创科园"),以及建议中新界北策略增长区都位处这条经济带上。
2016年10月,时任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的陈茂波于27日公布了谘询文件《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香港2030+》)。黄伟纶指出,《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建议在边境地区发展“北部经济带“,作科研、现代物流、仓储及新兴的行业,正是为了把握区域发展带来的庞大机遇。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以及建议中新界北策略增长区都位处这条经济带上。两个发展区的发展面积涉及约190公顷原边境禁区土地。
黄伟纶表示,特区政府设立边境禁区旨在提供一个缓冲地带,协助执法机构维持香港特区与内地之间的界线完整。特区政府把禁区的范围限制于维持公共秩序所需的范围内,因此,在平衡保安风险后,特区政府在2008年至2016年间,将边境禁区的陆地范围由约2800公顷大幅缩减至约400公顷。目前,香港边境禁区只覆盖警方的边界巡逻通路及其以北的土地、过境设施、沙头角墟、沙头角海以及米埔部分地方。边境禁区内约少于一成面积为私人土地。已释放的边境禁区私人土地约少于三成。
他说,近年来,特区政府就已释放的边境禁区用地的发展进行研究。包括2014年完成的《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规划及工程研究》及2018年完成的《发展新界北部地区初步可行性研究》。占地约87公顷的落马洲河套地区将发展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创科园全面发展后可提供最多120万平方米的总楼面面积,约为目前香港科学园的三倍,将是香港最大的创科平台。创科园首批楼宇将于2024年落成。
河套地区发展是香港特区政府2007-2008年施政报告宣布促进经济发展的十大基建工程项目之一,规模庞大而复杂。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17年1月3日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同意在"一国两制"原则下并按照《基本法》,共同发展河套地区为创科园,在园内建立重点科研合作基地,以及相关高等教育、文化创意和其他配套设施。根据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发展河套地区,即:(a)适用香港特区法律和土地行政制度原则;(b)非牟利原则;以及(c)友好协商原则。
据官方发布的消息,河套地区占地87公顷,原位于深圳市行政区域。根据1997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21号》,深圳河治理后,以新河中心线作为区域界线。原位于深圳市行政区域的河套地区自此纳入香港特别行政区范围。根据合作备忘录,香港特区政府将负责河套地区内的基建工程(包括工地平整和基建设施),以及河套地区外为应付河套地区发展及其周边地区所需的基建配套设施。香港特区政府会以合适的批地方式,将河套地区内已平整的土地批予香港科技园公司,以发展创科园。
创科园将提供最大120万平方米的整体楼面总面积。据政府当局表示,创科园是香港历来最大的创新及科技平台,亦是香港推动研究及发展和再工业化的最重要基础设施。在2018年1月16日的事务委员会会议上,事务委员会察悉,创科园将分两个主要阶段发展。河套地区发展计划的工地平整及基建设施将分为不同的工程组合进行,先为土地除污及前期工程,接着是第一期主体工程。财政司司长在2018-2019年度财政预算案中预留200亿港元,用于创科园第一阶段发展的支援,包括平整土地、提供基础设施、建造上盖建设和早期营运。
香港发展新界北新市镇计划,无疑给土地紧缺以及科研待兴的局面提供了无限生机,亦是深港融合发展携手共赢,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最直接的途径。香港财政司司长在2018-2019年度财政预算案中表示,由于整个项目的发展规模庞大,预计最终所需的资金会远多于200亿港元。
(原标题《香港新界北发展展望牵手深圳共创繁荣》)
见习编辑 连博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