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要走在时钟秒针的前面!2020年除夕,刘利突然接到疫情防控的命令,丢下年夜饭就开始了近半年的抗疫歼灭战、暖企守卫战……近日,读创记者专访了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利,去聆听她在急难险重岗位奋勇当先的故事。
临危受命 勇挑重担
“逐一通知辖区重点企业摸排员工春节期间的动向,动员重点地区的员工暂缓返深,做好人员分级分类管理,启动企业内部疫情防控工作!”除夕之夜,刘利接到任务,要用最快速度啃下企业防疫这块“硬骨头”,她丢下一家老小和丰盛的年夜饭,立即跟中心的同事们开始摸排人员,动员企业防疫。辖区一千多家企业,抽调的201名干部日夜兼程,制定企业复工备案的现场核查“五个到位”格式文本,形成标准化复工备案流程,牵头开展防疫物资和生产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提前复工备案工作,保障108家企业提前复工。随后,统一各部门各街道的上报流程,精准跟踪重点地区人员离返深情况。几个人脸上留下浓重的黑眼圈,嗓子说的嘶哑,却没有一人喊累,没有一个说要回家过年。
抗疫情更要稳经济,刘利和她的同事们连轴转积极组织落实上级复工指令,统筹企业防控各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帮助企业及时复工。在无数和刘利一样奋战在一线的干部努力下,3月底,光明区率先实现工业企业全面复工,保障了社会经济活动的及时恢复。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90.87亿元,同比增长5.6%,工业增加值677.83亿元,同比增长6.6% 。
“五月份,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任务——保障省、市重大项目——华星光电第11代项目顺利装机。”于是刘利牵头率先制定《华星光电首批入境专家接待及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光明区入境专家接机和闭环健康管理工作流程》等方案或流程指引,形成市区之间、区街道之间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并组织人员顺利完成接机转运、酒店隔离、闭环健康管理等全流程工作。顺利完成了全市首例“快捷通道”包机来深工作。2020年5月至8月累计组织完成5批共477名日韩包机来深人员的闭环管理,确保企业全年顺利完成了120亿元的工业投资任务。
“这个女干部专挑急难险重岗位”
熟悉刘利的朋友曾评价她:“这个女干部专挑急难险重岗位。”从土地整备到防疫稳企,她用钉钉子的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别人都好奇这个女同志为什么不怕苦、不怕难?刘利却笑笑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凡事离不开认真二字。”
过去这两年,刘利参与了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土地整备项目和光明中心区(楼村)土地整备项目。在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土地整备项目,她亲历了22天完成527份协议签订的科学城土整奇迹。在光明中心区(楼村)土地整备项目,面对群众上访频繁、疑难问题众多的情况,已经离开土整工作的她主动请缨,要求借调回到土整岗位支援,推动项目仅用25天完成签约任务。
在日复一日的辛劳中,连刚刚一岁的女儿学会走路了,她都浑然不觉。
芳华绽放在最美的地方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十几年前刚毕业的我,可以在最好的年华,来到咱们经济特区这样一块还没有发展起来。”刘利告诉记者。
2007年,刘利刚来光明的土地上,这里到处都是奶牛场,“空气里还有淡淡的牛粪味。”后来她就扎根在这里,先是在土地整备岗位工作了十几年,参与完成了光明科学城启动区、中心区,地铁6号线、公明水库、茅洲河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土地整备工作。后来又来到工信局企业服务中心工作,负责组织开展领导挂点服务企业、惠企政策宣传、工业投资稳增长等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组织落实企业防控的相关工作。一路走来,见证了光明从点到面,再到全方位整体的变化,见证了一座光明科学城的崛起,与这片土地同频共振。
(来源:读创)
编辑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