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在制造|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以核心技术创新坚守实业报国

读特首席记者 吴德群 文/图
2018-09-26 10:51
摘要

2009年,TCL元气初步恢复之后,李东生下定决心在深圳上马华星光电8.5代线,要打破中国大尺寸液晶面板被国外垄断的瓶颈,向产业链上游核心技术进军

“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改革开放,让一批坚守实业报国的企业家实现梦想。”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8周年,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TCL能从一家磁带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消费电子集团,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以及深圳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营商环境。

事实上,从收购汤姆逊彩电、阿尔卡特手机经历跨国并购阵痛,到创立华星光电打破国外电视面板垄断,再到在互联网转型中艰难突围……TCL三十多年坚守实业,历经风雨坎坷,实现了由小到大、进而搏击全球市场的蝶变。李东生坦言,面对新一轮的全球产业竞争,TCL要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全球化企业,核心技术创新是关键。

初创:把握机会及时改制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大学毕业生,李东生当年在华南理工大学的3位同学创立了国内三大彩电品牌——李东生创立TCL、黄宏生创立创维、陈伟荣创立康佳,可谓“时势造英雄”。

恢复高考,改变了众多人的命运。李东生说,1978年他上大学之前,已经下乡3年,读大学是“洗脚上田”。大学毕业后,李东生在惠州参与TTK公司创立。这是一家内地与香港的合资公司,李东生是公司第43名员工,不到4年时间升任公司总经理。后来,TTK公司从磁带生产,转向生产电话机,名称变为TCL。

他们那届大学毕业生,很多人投身实业。除了创维、康佳的创始人,还有中集的麦伯良。李东生深有感触地说:“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我们这一代靠制造业起家的企业家。”

40年来,深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李东生说,大约在1976年,他第一次到深圳,看到当时的深圳比惠州还要小、还要破旧,“觉得有点失望”。最终,改革开放让深圳从当年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TCL也从中受益。

“在与外资的合作中,不断积累经营方法、管理经验。”李东生回忆说,TCL公司1981年初创,到上世纪80年代末完成原始资本积累。那时中国还是短缺经济,只要胆大、敢尝试,做什么都可以赚钱。TCL靠录音磁带,赚得第一桶金;后来做电话机,按键电话、无绳电话奠定了TCL品牌;接着抓住28英寸大屏CRT电视的机会,成为彩电业明星。

值得一提的是,与同行相比,TCL及时完成改制,这是其持续成长的重要原因。

“我们改制的时点好,改制方案设计有超前性,合规合法到位,奠定了TCL长期发展的基础。”李东生表示,2004年TCL集团整体上市,经过多次定向增发和股权激励,现在虽然政府仍持有部分股权,但TCL已变为“非公企业”。改革做到多赢,TCL从年营收30多亿元、缴税1亿元,5年授权经营结束时,年营收达到150多亿元、缴税15亿~16亿元,税收实现十多倍增长。

出海:从并购到回归技术

国际化,是一个有作为企业家必须面对的考题。2001年中国加入WTO,向世界打开大门。中国企业需要从国内业务向全球业务转型,从来料加工到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品牌。2004年TCL接连并购汤姆逊彩电、阿尔卡特手机,迈出国际化的“第一只脚”。没想到的是,这两起轰动业界的跨国并购,导致TCL连续两年巨亏,差点就要了TCL的命。

“当时TCL国际化并购失误,是对技术判断的失误。”回想当年的惊心动魄,李东生已然平静如水。他非常冷静地反思说,汤姆逊CRT电视专利最多,但没想到彩电行业很快从CRT电视转向LCD(液晶)电视,这些技术很快就没用了,而新技术又没有掌握。技术转型、国际并购一起做,TCL为此遇到重重困难、挑战很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差点儿没活过来。

之后的变革,便是享誉业界的“鹰的重生”。李东生意识到,跨国兼并能力不足,根源在技术积累不足。事实上,TCL是“工贸技”,先有工厂,1983年便建了磁带车间,以市场需求切入。走到回归技术,是因为国际化遇到很大挑战,意识到一定要在技术创新方面赶上世界水平。他至今仍不认同TCL“国际并购失败”的观点。“没跨国并购,就没有后来全球化的TCL,只是代价大、困难大,但我们活下来了,建立起全球化的能力。”

从那时起,TCL把更多资源投入技术创新,目前TCL历年专利申请量在国内同业品牌中排名第六。2009年,TCL元气初步恢复之后,李东生下定决心在深圳上马华星光电8.5代线,要打破中国大尺寸液晶面板被国外垄断的瓶颈,向产业链上游核心技术进军。2014年,TCL集团年收入首次突破千亿规模。

目前,国内外市场风云变幻,TCL不断地调整和转型,最新一轮变革早已启动。李东生表示,TCL开始逐步将旗下消费电子终端业务分拆至香港TCL多媒体(现更名为TCL电子)上市公司平台,并将自身打造为以华星半导体显示产业为核心业务的资本市场平台。

“这轮变革,首先是做减法。从去年初到现在,我们大概重组、剥离了30多家企业,希望可以让核心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做完这一步减法,将进一步调整业务板块,让每个产品的竞争力做到行业领先。”李东生表示,TCL接下来要集中资源,让主要的产业呈现高增长。

在国际市场,TCL正改变打法。“这一轮全球化产业布局,TCL要深入到每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寻找当地合适的合作伙伴,在当地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供应链体系和研发体系。”

“经过这轮变革,去年TCL的效益明显改善,今年会继续体现。”李东生表示,如何让企业保持活力,让企业在大的经济环境变化、每一轮产业升级中都处于主动的地位,是变革的核心。

蓝图:发力高端制造领域

从惠州到深圳再到海外,刻划着这家制造企业一路拓展的足迹。矗立在深圳高新区核心地段的TCL大厦,早是地标性建筑。事实上,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给初出茅庐的李东生的梦想插上了翅膀。如今,作为一代商界翘楚,李东生正在深圳规划着更大的蓝图。

距离TCL大厦不到一个小时车程的华星光电,代表着深圳以及中国高端显示产业和先进制造的方向。李东生说,华星光电是我国自主创新、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的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2009年华星光电立项,开始毫无产业经验和技术。TCL首先搭建一个国际化团队,引进国际上有产业经验的人才,同时在国内招聘工程师,从零起步。经过近十年发展,已跻身全球面板业前五强,打破了国外面板的垄断。

在李东生看来,半导体显示产业是TCL未来扩张的核心。“这一产业是我们的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领域,TCL在深圳集中建设3个工厂,其中华星光电第11代线t6工厂计划今年年底投产,同时正在t6旁建设t7工厂。”他表示,TCL将在大屏幕显示方面拥有全球最大的产业基地、最全的产业链生态。

不仅如此,TCL正在商用系统和芯片、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寻找更多机会。他透露,TCL成立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的投资产业基金,未来还将加大投入,也会投资有前景的人工智能创业型公司。

中国制造在全球很多产业领域奠定了竞争优势,在规模和竞争力方面已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并在半导体显示、芯片等高端制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李东生认为,目前中国在高端制造、精密制造能力方面有待提高。“TCL正布局高端制造业,希望以此提升核心竞争力。”记者在参观华星光电8.5代线工厂时发现,生产车间内几乎看不到人,很多工艺都已是自动化生产。他说,未来将导入更多智能化技术,进一步提高工厂效率,能够改善产品质量。

李东生表示,当下全球贸易环境风云突变,国内家电市场也显疲态。对一个制造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能力是保持竞争力的基础。同时,企业的战略管理,一定要有全球视野,规划自己的未来,必须从全球角度来谋篇布局。“TCL力争未来十年在主导产业领域达到全球领先,让自身品牌得到更多全球消费者的尊重和青睐。”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吴德群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