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郑州师范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暨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研讨会在北京举办。发布会公布的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评估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上海、北京、广州为第一梯队,上海指数值为0.6602,北京指数值为0.5610;广州排名第三,指数值为0.3732。
据介绍,在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六大功能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发展实际情况,课题组构建了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功能层,包括综合服务、网络枢纽、科技创新、开放交流、人文凝聚、生态宜居6项;第二层是维度层,在功能层内涵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包括经济活力、生产服务、公共服务、信息枢纽、交通枢纽、创新资源、科研平台、要素投入、创新成果、国际商贸、对外交流、城市名片、文化氛围、环境优美、和谐宜居15项;第三层是指标层,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能够客观真实体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水平的50项指标。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评估结果还显示,天津、重庆、成都和武汉依次排名第四至第七,指数值较为接近,分别为0.2304、0.2278、0.2110、0.2109;西安和郑州依次排名第八、第九,指数值分别为0.1954、0.1404。
蓝皮书指出,国家中心城市代表了我国城市发展的最高水平,但内部差距较大,不均衡态势显著,也侧面反映了各自所依托城市群以及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从2016年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九座城市综合评分来看,上海、北京、广州处于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第一梯队,各项指标领先优势显著;天津、重庆、成都、武汉处于第二梯队,发展态势良好;西安、郑州处于第三梯队,提升空间较大。
依据变异系数法一级指标的权重分配显示,综合服务功能权重为0.285,所占比重最大;网络枢纽功能权重为0.231,排名第二;科技创新、开放交流、人文凝聚功能权重较为接近,分别为0.162、0.149、0.106;生态宜居功能权重为0.067,占比最小。这一结果表明,当前9座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综合服务和网络枢纽两个方面。
蓝皮书认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面临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增强;二是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调整;三是城市发展的人本化、个性化将进一步彰显。
蓝皮书指出,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和战略支点,承载了国家的政治目标和战略任务,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还要勇担国家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坚定不移地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国城市建设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蓝皮书建议国家中心城市应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率先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引领城市群内部一体化发展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
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