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号隧道北侧入口转角处垃圾成堆。
深圳市深圳湾公园风景如画,引得众多深圳市民纷纷前往观赏。但如果市民从滨海大道北侧穿隧道前往,那得先忍受隧道里的肮脏、湿滑和异味。春节假期记者在现场采访看到,5条隧道卫生状况如一:垃圾遍地,主道污秽,异味难闻。有的隧道浆水渗溢,地面积水,无从下脚。
“‘花园之城’怎么还有这么脏的地方,太影响深圳形象了!”时值春节,人流如织,不少市民见状心有怨气,口出怨言。实在忍不住的市民现场掏出手机,向记者反映,向有关部门投诉,希望有人管一管。
然而记者采访了解到,这是无人管理的“卫生死角”,找到管理单位颇费周折,5条隧道要换来彻底而又长效的“洁净之身”尚需时日。
现场目击
人行隧道垃圾成堆
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欢乐海岸附近的南往过道编号为三号隧道,过了这个隧道就是美丽的深圳湾公园。
记者随着人流进入隧道,只见地上满是垃圾,烟头、纸屑、饮料罐、瓜子壳、购物小票、羊肉串竹签……计有30多种常见垃圾。记者一一记录于采访本,拍摄于相机。一位在这里卖小食的阿姨见到记者采访就说:“我老家村前村后都不至于这么脏,要是有扫把,我真想扫一扫。”
地上这些物类被反复踩踏,烂扁不见原形,褪淡难辨本色,比如饮料铁罐已经被踩成铁皮,纸罐被踏成纸皮,海绵烟头则被碾压开裂。据此推断,这里已经很久没有清扫了。
从北到南,隧道内没有见到一个垃圾桶,却依次可见三堆垃圾。第一堆垃圾位于北侧入口的转角处,牛奶盒、饮料管、龙眼壳、脏纸巾、烂树叶等废物被弃于其中。
第二堆垃圾位于隧道主道的东墙面下,以各种大小饮料罐居多。白色的罐子被隧道滴水浇湿,挂着透亮的水珠,再加上被隧道顶灯黄光照射,分外刺眼。
第三堆垃圾比较另类,是黑漆漆的烟灰。显然有人在这里烧过火,也许是燃柴取暖,也许是焚纸祭祀。烟灰堆不大,但污染不小,风起时烟灰飘起,污染空气。
垃圾多,地也脏。过道多见灰尘,足迹罕至的两侧尤其明显。地上染色斑驳,可见多处大小不等的污染面,可能是汤汁倾倒所致,抑或饮料泼洒染成。由于路面太脏,一位衣着脏旧的乞讨老者席地而坐时,还不忘铺上一张旧报纸作垫。南侧台阶上,每一级都有垃圾,还有泥土铺陈。
地,不仅脏,而且湿。隧道有渗漏,也有滴水。积水和着土灰,形成污水。行走需小心,否则踩湿鞋,弄脏裤角。记者见到一位三四岁大的小朋友,边走边玩,结果双脚踏进了一处积水,鞋裤皆湿,母亲怨言啧啧。
低处如此,高处又如何?记者抬头看到,有的天面挂着蒙尘的蜘蛛网,还有张贴的广告和涂写的污迹。入口处的扶手也落满了灰尘,用手写划,可成字成画。
离开三号隧道,记者又查看了第二、第五、第六等隧道,所见情况大同小异。其中第五隧道积水最为严重,行人几乎无从落脚,需要踮起脚才能免湿。积水中可见洞中留宿人员留下的破旧被子、衣裤、席子。
隧道南侧进出口的12级台阶,级级铺陈垃圾,层层洒落尘土。
调查追问
隧道保洁该由谁管
上述隧道垃圾积聚如此之多,脏污如此之严重,显然已久无管理,成了保洁单位遗忘的“卫生死角”。一座追求精细化管理并且向来讲求效率的现代化城市,怎能容许这种状况的存在?管理环节到底何处掉了链子?
在走访隧道后,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追寻保洁管理职责单位。
记者原以为会很好找,因为每条隧道的墙上都钉挂铭牌,上书“深圳市道桥管理处”字样和“12319”电话。但事情并非这么简单,涉及多个部门。
电话“12319”是城管热线,记者拨通反映隧道脏乱问题。接线员认真听后告知,这个问题在2月2日已经有人投诉过,但是在多个部门协调后都没有结果。她还说,道桥管理处的职能已经归并到深圳市交委。尽管如此,接线人员还是接受了投诉,并正式立案。立案后约十来分钟,深圳市南山城管部门来电表示,将进行应急处理,先行清扫保洁。
记者在春节后采访深圳市交委,该委西部交通局日前回函称,交委只负责隧道设施维护,不管保洁工作。这是2009年深圳大部制改革中明确划分的市政管理职能。
记者于是采访深圳市南山环卫总站,蔡副站长表示,滨海大道地下隧道原来是有人保洁的,但保洁单位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停工弃管。
记者又驱车前往沙河街道办采访。街道办王科长表示,街道办对所属区域负有保洁职责,但一项市政工程须在建成并移交后,保洁工作才能开展。滨海大道的人行隧道建成后至今没有移交过来,街道办所以未实施保洁管理。
深圳市南山环卫总站蔡副站长表示,总站将就记者和市民反映的问题向上级单位汇报,如果上级单位明确由总站负责,总站将把隧道保洁纳入管理工作中,并将在3月份开展的保洁招标活动中,交由中标清洁公司保洁。
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办王科长还表示,滨海大道人行隧道的保洁不是什么很难解决的问题,街道办将与相关管理部门沟通保洁工作,一旦明确职责分工,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值得称道的是,针对记者重点反映的三号隧道的卫生问题,深圳市南山环卫总站已经安排清洁公司暂时应急打扫。关于隧道积水的问题,市交委西部交通局现场察看初步判定为给排水管破裂导致,已采取了围挡措施,并报告南山区水务部门、地面坍塌防治办等机构协调处理,隧道目前已停止渗水。记者再访看到,处理后的第五隧道已经干爽。
应急的处理、个案的解决固然十分需要,迅速的行动,“马上办”的精神也应该点赞,但我们的城市更需要让隧道得到日常管理的长效机制。
隧道保洁问题最终能否得到解决,何时得到解决,以及解决到什么程度,目前仍是未知数。本报将就此进行跟踪报道,将结果公之于众。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