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兵御风雨 全市共一呼——深圳防御强台风“山竹”纪实

读特记者 肖意 綦伟 方胜 解树森/文 胡蕾/图
2018-09-18 07:43
摘要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年轻的深圳经历了一场35年来最强台风“山竹”的严峻考验。

17日,深圳义工自发到景田东路等地清理树枝,众人齐心协力疏通道路。

疾风骤雨,骇浪滔天,大树伏地,海水倒灌……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年轻的深圳经历了一场35年来最强台风“山竹”的严峻考验。

在这场罕见的自然灾害面前,在中央和省的坚强领导下,深圳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将防御强台风“山竹”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来抓,组织带领全市广大干部职工严阵以待、严防死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截至记者发稿时,全市未收到重大灾情报告和因灾死亡人员报告。

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行动,第一时间落实

面对罕见的强台风袭击,以“走在最前列、勇当尖兵”为不懈追求的深圳,在防御强台风“山竹”工作中再展特区风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自接报“山竹”来袭的那一刻起,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即把防御台风作为当前头等大事,要求相关部门密切关注台风“山竹”的趋势和走向,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应对预案。

全市防台风视频会商会、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全市防御台风“山竹”视频会议、战前动员会……一条条指令密集发出,强调按照最高级别防御标准,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行动,第一时间落实,坚决打好打赢强台风“山竹”防御战,确保人民群众安全,确保城市安全。

自信,来自于未雨绸缪。立足最不利的情况,用最严的标准,做最充足的准备、最周密的防范。

15日,台风“山竹”来袭前夕,王伟中、陈如桂率队前往上步码头、深圳中学(泥岗校区)建设工程项目工地、大鹏新区双拥码头、盐田港等防台风一线,实地检查防御台风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省委省政府打响了台风防御战的发令枪,我们必须全面进入临战应战状态。”每到一处,王伟中、陈如桂都叮嘱相关单位负责人,决不能有半点侥幸心理,决不能掉以轻心,宁可信其重、不可信其轻,不怕十防九空,要把落细落小落实落具体作为工作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必须守住的底线。

从容,是因为上下同欲、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15日晚至16日全天,王伟中、陈如桂坐镇市三防办,指挥各区各部门做好台风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

15日20时起,全市防台风和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启动,全市范围内实施“四停”(停工、停业、停市、停课)。

这一夜,市三防指挥部灯火通明。王伟中、陈如桂不时听取气象、三防、海洋局等部门最新情况汇报,与深圳各区三防及市公安局等部门即时视频连线。风情、雨情、汛情、灾情,牵动着市领导的心。

风雨中,深圳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坚守岗位、亲自部署、靠前指挥,齐心协力、同防共御。

高效开展人员转移安置、预警预报、风险隐患点排查整治、应急值守和救援保障等各项防风救灾工作……,台风肆虐,各级各部门科学防御、有力有序,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防御台风战果显著。

再接再厉、毫不松懈、连续作战。

17日上午,全市防御台风“山竹”情况视频工作会议召开,王伟中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继续做好各项防风防汛和灾后恢复工作,努力夺取台风“山竹”防御战的全面胜利。

“四停,与我们无关!”

594公里,500公里……

台风“山竹”路径走向、中心气压、风力大小,深圳三防、气象人时时刻刻最为揪心。

“山竹”不断临近,防御不断升级。

自全市三防应急Ⅳ级响应启动时起,水源大厦15楼的市三防指挥部、市气象局9楼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大厅,连着几个晚上,都是灯火通明。

15日,星期六,一天时间,全市台风预警信号连升四级,当晚8时达到最高级别的红色,全市进入台风特别紧急防御状态,防台风和防汛I级应急响应启动。

“山竹”风骤风疾,鹏城一夜无眠。

风声雨声就是命令声。

全员在岗,坚守职责。

指导调度水库泄洪排洪,赴防汛抢险一线,积极联合有关部门指挥处置险情、疏散群众……

在抗击35年来影响深圳最强台风的过程中,市三防指挥部人员坚持在岗值守,随时上传下达;市三防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一线指挥,核查落实,处置突发,防范灾情;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通力配合,努力将灾害对城市和人民群众的影响减至最低。

连续几个通宵下来,气象预警预报处的张蕾眼中布满了血丝,仍细致严谨地审核每一份快报,思考着预报细节;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元昭、气象服务首席预报员贺佳佳,一直协助局领导用专业的技术解答应急前线的各种需求并反馈给后方;刚毕业走上岗位的预报员张舒婷,通宵值守本来轮到她下班,但她说精神还好,留下来可以给大家当帮手……

在城市的另一端,“山竹”来袭前夜,深圳水务集团前海分公司值班室的灯亮了一夜。

灯影下的王佩敏身形单薄。作为上传下达的“哨兵”,她一直保持着警惕的姿势。其实,她的心里,也牵挂着刚才自己出门时闹着不让妈妈走的孩子,但在水务系统,台风、暴雨预警一旦发布,就得立刻到岗。正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才为城市构筑了防风抗雨的城墙。

“四停!与我们无关!”

一个在气象部门上班的市民15日午夜发出的朋友圈,正是万千城市守护者的真实写照。

逆风雨前行,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一夜风狂,疾雨昼至。

黄色、橙色、红色,16日上午,随着“山竹”距离深圳越来越近,短短三个半小时内,深圳暴雨预警连连升级、不断加码。

疾风斜雨,肆虐横行,天地茫茫,城黑如夜。

风雨当前,紧急避险。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迅速进入救灾应急工作状态,市民政局局长廖远飞带头,各督导组风雨中前往全市各区检查督导工作,全市500多处应急避险场所全部开放,安置人员逾12万人次,有效保障了人员安全。

强降雨导致城市排水系统不畅,全市内涝积水80多处!保障供排水,水务人在行动。2000多名水务人战斗在风雨中,除障排水,抢修供水,保障全市供排水安全。

狂风暴雨严重影响全市交通。如何避免市民群众台风天出行的潜在危险?市交委利用新媒体及时快捷手段,滚动发布海陆空全面停运、各区多条道路封闭消息,引导人们合理安排行程,呼吁大家尽量留在室内避风。

强台风过处,万树尽折腰,道路交通也为之阻断。5万警力在岗,2万城管抢险……满城风雨中,朋友圈中,满屏皆是公安、交警、城管、路政、养护等抢险人员的身影。及时清理路障,移除断枝,扶正护栏路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道路交通尽快恢复畅通、有序状态,为市民群众出行创造最好条件。

昨日,绿化恢复、路灯抢修、加固边坡、防范次生灾害等专业性抢险救灾工作仍在紧张进行,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到家园清理中,尽快还市民一个干净整洁安全优美的城市环境。

各区积极行动起来,根据辖区地理位置、经济社会、人口分布等特点,制定相应预案,逐级压责任,层层抓落实。

武警、消防、供电、医生、电信、新闻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各行各业的人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责任和坚守,用汗水甚至血水,为城市的安宁通宵达旦地忙碌着、无怨无悔地付出着……

“强台风肆虐深圳,他们却逆风而行。”

“风雨有多大,他们就有多勇敢!”

“一声谢谢,送给每一位城市的守护者。”

……

众多网友的留言,喊出了万千市民的心声。他们,是城市的守护者;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我是一个普通的来深打工的农民工,在此次台风经历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你们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治市理念,让我们这些离家的农民工感到了家的温暖……”这文字质朴却发自肺腑的感谢信,来自一位叫文礼生的外来建设者。

台风来临前,龙华区龙华街道紧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15日下午,文礼生和200多名工友一起被安置在松和小学避险场所,工作人员送来了饮用水、方便面、八宝粥,还有凉席、毯子……文礼生深深地感受到这无私的帮助和爱心,当晚就写好一封感谢信送到值班人员手里。

这样的感动,这几天在深圳频繁出现。

“我们因台风影响,在贵校避险,非常感谢贵校对我们的收留和关怀……”

这是留在宝安区福海街道塘尾社区翻身实验学校(西校区)和桥头学校数个教室黑板上的感谢话语。留下感谢信的避险人员是国际会展中心工地的工人。原来,学校为维持秩序、保障水电供应和医疗救援,专门派出行政、安保、校医等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学校,服务避险人员。离开时,前来避险的工人们主动做好了清洁卫生,并在黑板上留下了感谢的话语。

16日中午,福田区新闻路,顺丰快递小哥段寒昌主动拖开横在路上的断折树枝。

在市儿童医院,骨科医生夏安宁担心台风耽误上班,15日晚带着3天的换洗衣物,住在了值班室。

16日,大鹏直属消防中队紧急出动,成功解救了南澳东山码头因水位上涨被困楼房3楼的3人。

……

平凡的人们带给我们最多感动。

自然灾害面前,这样的感人事例还有很多。

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全市自觉遵守“四停”令,每一位市民,都在与这座年轻的城市共成长。

风雨已经停歇,深圳人的朋友圈却久久难以平静:

“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风雨同舟,风雨兼程。

深圳有你,明天更好!

编辑 董晓敏

(作者:读特记者 肖意 綦伟 方胜 解树森/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