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40多年来,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这其中,最大的功劳在人民群众,最大的受益者是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和评判权的还是人民群众,一句话,人民群众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深刻地阐明了人民群众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力量的重要观点,客观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支持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实践的事实,充分地肯定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态度鲜明地认可了人民群众在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实践中的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力量,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观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力量。这一观点包涵着三个方面的要义:第一,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实践主体,即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人民群众;第二,人民群众是历史进步的价值主体,即历史的进步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历史进步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进步的评价主体,即只有人民群众才有资格、有发言权来评价历史进步的成败得失。
深圳经济特区自1980年8月26日建立以来,迄今已走过了40余年。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坚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推动深圳经济特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在城市规模和城市面貌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一伟大奇迹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出来的,再次证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主体力量的观点是正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主体。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各方面基础都很薄弱。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敢为天下先”精神为指引,在各个领域大胆突破,开创了1000多项国内第一,比如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公开发行了国内第一只股票,敲响了土地交易“第一槌”,第一个实施工程承包责任制、计件工资制和奖励工资制,等等;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巨大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速20.7%,经济总量跻身亚洲城市第五位;以中央扩大对外开放总要求为引领,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和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了年均增长26.1%的巨大飞跃;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指引下,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得到改善,在国内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发展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和四面八方广泛支持的结果。这充分地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方面在现实上符合客观实际,另一方面在理论上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第二,人民群众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的价值主体。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进步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旗帜,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走过40多年光辉历程。
40多年前,党中央确立在深圳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快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更快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福祉的正确抉择。40多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随着深圳经济特区各项事业的全面持续进步和城市地位的快速攀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得到改善,民生福祉日益得到丰富和彰显。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要求,深圳要积极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用民生幸福的“深圳样板”来引领中国民生幸福事业,向世界展示中国共产党造福中国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壮举。
第三,人民群众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的评价主体。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进步的评价主体,即人类历史是否有进步、进步程度如何,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只有人民群众有资格、有发言权来评判历史进步的成败得失。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直都坚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者地位,坚持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社会和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同时,充分尊重和体现人民群众历史进步评价主体的地位,在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措施等过程中都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意见。40多年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坚决响应党中央支持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的号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深圳,一方面参与、支持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体现和发挥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实践的主体价值;另一方面亲身感受、品尝到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同时,也逐步体现和发挥出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评价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在这方面,深圳经济特区有代表性的实践模式是“议事会”制度。所谓“议事会”制度,是指由特定组织或机构发起、广泛吸收各界人士按照特定比例参与、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就有关本组织或机构重大事项进行民主评议的制度。这一制度,被实践证明能够更好地体现和发挥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参与权、发言权和评判权。
近年来,在深圳经济特区,“议事会”制度以及与之类似的“理事会”等制度,还有一些其他类似的办法,都为人民群众更好发挥和行使发言权和评判权提供了更多机会。
经济特区人民建,建好经济特区为人民,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怎么样、到底好不好由人民群众说了算。40多年来,深圳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这其中,最大的功劳在人民群众,最大的受益者是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和评判权的还是人民群众,一句话,人民群众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力量。
(作者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原标题《人民群众是特区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力量 》)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