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制造”高质量产品走俏国际市场
读特首席记者 吴德群
2018-09-07 08:48

中集制造的登机桥和集装箱,华为生产的智能手机,大疆的无人机,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TCL、创维、康佳制造的电视机……这些“深圳制造”的高质量产品,正走俏国际市场。

记者6日采访了解到,深圳大批领军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深圳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以创新技术和产品、优秀工程质量、先进管理经验,实现产业合作,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服务管理,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擦亮“深圳质量”这一闪耀城市品牌,并以“中国标准”赢得国际尊重。

“深圳工程”成国际标杆

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深圳企业国际承包工程业务高歌猛进。作为深圳本土经营规模最大的国有房屋建筑总承包特级企业,中国华西借“一带一路”加大“走出去”步伐,对外承包工程业务采取“集中力量深耕马来西亚、拓展东南亚、辐射大中华区”的策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注册了全资子公司——华西(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先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柔佛州等地区拓展业务,目前拥有施工项目12个,合同总额近30亿元人民币,涵盖房屋建筑、机电安装、桥梁工程等领域。

作为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产业巨头,中建钢构凭借领先全球的钢结构技术和建造实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焊接”出新高度和新跨度。目前,中建钢构海外工程分布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拓展港澳、东南亚、南亚、中东、北非等市场,钢结构产品出口到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海外市场探索多种经营模式,走出一条从劳务输出,到总承包服务,再到资本输出的升级路径。

“中建钢构用一件件经典建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树起‘深圳工程’、‘中国建造’的海外品牌。”中建钢构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建钢构已在“一带一路”上承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项目。比如,该公司先后承建阿布扎比、巴基斯坦和阿尔及利亚三大国际机场、300米高的科威特国民银行和430米高的马来西亚标志塔等两幢摩天大楼。

深圳对外承包工程涉及领域不断拓宽。深圳市经贸信息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17年底,深企在全球137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承包工程服务,累计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397.68亿美元,始终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深圳质量标准助力当地经济

以先进运营管理经验和高质量的服务,在更高层次体现“走出去”的内在价值。目前,与深圳企业的技术、产品一起走出国门的,还有“深圳质量”和“中国标准”。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城市轻轨,是首个完全应用深圳地铁运营管理模式的海外项目。深圳地铁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深圳地铁来说,需要在41个月时间内,将“深圳理念”、“中国标准”完整地传授给埃塞俄比亚同行。

深圳地铁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性地建立起完整的培训体系,编制全套轻轨培训教材,帮助埃塞方建立起本地化的师资队伍。据悉,深铁完成对埃塞方人员数万个课时的专业培训,覆盖行车调度、电力调控等19个工种。轻轨公司须持证上岗的埃塞方员工有700多人,其中绝大部分埃塞方员工已实现持证上岗。第一批130名埃塞方客车司机获得了埃塞俄比亚交通部颁发的轻轨客车司机驾驶证,可以独立驾驶机车。

“授人以渔”,实现“自我造血”。目前,埃塞俄比亚运营团队已能够独立操作,为当地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不仅如此,深圳地铁还在越南、尼日利亚、以色列等国积极拓展相关业务,是中国内地首家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经验传给国外同行的地铁公司。

目前,综合开发研究院作为深圳本土国家顶级智库,受埃塞俄比亚政府、非洲能力建设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政府及机构委托,向非洲国家传授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经验,帮助制定和推动非洲经济特区发展规划等。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吴德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