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本身并不全是枯燥的公式,而是有着潜在的美和无穷的趣味,科学探索本身也充满了诗意。”珠海学校正通过校园科技节、科普讲座等方式,普及科技教育,为学生种下创新的火种。
学校举办中小学科普知识竞赛
4月9日,为期三天的珠海市香洲区壮志学校(下称“壮志学校”)第一届校园科技节落下帷幕。这场以“乐于探索,勇于实践”为主题的科技节,以提高学生对科技的兴趣为出发点,开辟科学教育的“第二课堂”,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增强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同学们做的橡皮泥小船。
“展、赛、知、行”四大模块,活动精彩纷呈
鸡蛋保护装置、橡皮泥小船、纸飞机、斜坡赛车……9日下午,在长达三周的准备与铺垫后,壮志学校校园科技节迎来高潮,四项比赛,四项展览开展得如火如荼。
本次校园科技节围绕“一展一赛,知行结合”,分为“展、赛、知、行”四个模块,令人耳目一新,全校2000余名师生享受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盛宴。
展,重在展示自我。学校开展了“智能科技”科学幻想绘画展、“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科技制作展、“玩转科学”科技互动展、“身临其境”实验表演秀,分学龄段开展活动,高质量展现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赛,赛出水平。学校举办中小学科普知识竞赛,其内容覆盖科普阅读、数学计算、科技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历史,主题囊括时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健康等热点问题,以此鼓励学生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究。
知,意在知物由学。学校举办“珠海科协有约”《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活动邀请了中科院院士狄增如教授为初一330名学生带来题为《蝴蝶效应——混沌现象简介》的科普报告。狄增如院士由浅入深地为同学们讲授了科学发展史中人类对事物运动现象的认识和研究,利用丰富的影像资料和贴近生活经验的例子,把蝴蝶效应和混沌现象解释得通俗易懂。学校还发起“走近科学,思维飞翔”科技小报告征文活动。同学们踊跃参与,研究的问题五花八门,比如蜻蜓低飞现象、蚂蚁寻踪方式、肥皂燃烧实验、可乐火山喷发等。
行,知行合一。用“知”去指导“行”,然后在实践中不断用“行”去修正“知”,达到知行合一。手掷纸飞机、橡皮船承重、平抛鸡蛋和斜坡赛车等妙趣横生的游戏看似简单,其中却隐藏着并不简单的科学原理。学生们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多次试验,解决问题,找到最优解。
壮志学校还组织师生代表到金山软件园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同学们对金山公司的企业文化、涉及领域、先进科技、工作环境等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学校准备的科普展板。
“三礼、四节”,丰富育人途径
此次校园科技节活动的举办,在同学们心底种下了一颗科技的种子,未来也许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珠海市香洲区壮志学校把科学教育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三礼、四节”的主题教育和文化建设中,即入学礼、中小学入队礼和入团礼、毕业礼,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不断丰富育人途径。
学校构建五育并举,着眼立德树人,注重全面发展,致力于培育具有“中华美德和国际视野、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时代创新人才”。校园内处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以四楼为校园建筑主体——笃志楼、致志楼、励志楼、鸿志楼,又有四园环绕——弘德园、沁德园、树德园、勤德园。中庭立有孔子塑像,壮志校园文化的主题由此定位,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由此植根。校内现代科技氛围也分外浓郁——无土栽培的百草园、图文并茂的海洋长廊、藏书过万的图书馆,都是孩子们的学习乐园。
作为“珠海市文明学校”,壮志学校尤其注重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始终坚持以优秀的中华文化陶冶人,以中华传统的美德培育人并在现代科学教育的浸润中,用心用情育人,希望每一名学子都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原标题《橡皮泥小船、纸飞机......珠海这个校园科技节真有趣!》)
编辑 董雯静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曹亮 李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