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对水质指纹锁定排污“元凶” 高科技助力深圳环境执法

读特记者 窦延文
2018-08-27 21:06
摘要

自去年3月开始,为进一步精准打击违法排污企业,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引进清华大学最新科研成果——水质指纹溯源技术,配合开展水环境污染来源排查行动。

记者8月27日从深圳市人居环境委获悉,深圳运用水质指纹溯源技术开展环境监管执法,通过分析比对水质指纹,最快30分钟即可锁定排污“元凶”。据悉,自去年以来,市、区环保部门运用该技术共溯源排查239家企业,协助查处28宗违法排污行为。

8月27日上午,记者在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见到了这个高科技污染溯源“利器”——车载污染预警溯源仪。该设备主机高1.3米,长、宽各0.5米,旁边一张桌子上摆放的一台显示器与其连接。

“目前全市共有两台污染预警溯源仪。” 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梁鸿说:“这台车载仪器用于机动执法,另一台固定仪器目前安装在江碧工业区总排放口。”

企业偷排污水一直是环境监管的重点和难点。自去年3月开始,为进一步精准打击违法排污企业,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引进清华大学最新科研成果——水质指纹溯源技术,配合开展水环境污染来源排查行动。

据悉,所谓水质指纹溯源技术,是基于水体中有机物可发出荧光光谱原理,通过浓度与光强呈正相关指纹谱图比对,实现污染源排查。

“水体中有机物的成分不同,它发出的荧光光谱则不同,类似于人的指纹。” 梁鸿介绍说,在监控范围的水体一旦发生污染等异常情况,污染预警溯源仪就会发出预警,随后自动生成水质指纹图谱。然后再与已经采集的相关企业水质指纹比对,从而确定污染源所在地。在江碧工业区一次污染源排查时,最快仅用时30分钟就成功锁定了排污企业。

上洋水质净化厂是坪山河流域的重要污水处理企业,去年底,该片区污水管网常出现镍、铬等重金属超标现象,严重干扰了污水厂正常运行。市、区环保部门采用水质指纹溯源技术,确定该片区有三家企业水质指纹相似度达到90%以上,存在重大的重金属超标排放嫌疑。经突击执法检查,查实其中的友联鑫公司废水排放超标,依法对该企业进行了处罚。此举有力震慑了该片区企业违法排污行为,截至目前,上洋水质净化厂进水再未出现水质重金属异常情况。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是全国较早采用水质指纹溯源技术开展环境监管的城市,目前该技术在深圳市松岗江碧工业区、坪山河流域、下坪垃圾填埋场、沙井污水处理厂试点,取得明显成效,极大提高了监管执法效率和震慑力,为实现企业偷排、漏排或超排行为的高效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接下来,将在全市11个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区集中片区设置污染预警溯源仪,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窦延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