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光祖学校收”——从当年流行的这样一个通讯地址中,不难看出它的影响力。
首任校长是康有为嫡系弟子欧榘甲;校友中有东江纵队领导人曾生;周恩来率领黄埔军校学生军第二次东征时曾入住光祖中学,并把指挥部设在光祖中学教学楼二楼东南角的一间教室内……
从这样的履历表中,不难看出光祖中学的光耀历史。
▲光祖中学旧校舍。
光祖中学是深圳地区年代最久的现代学校之一,创立于1906年,迄今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
光祖中学的前身是光祖学堂。1905年,为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南洋爱国华侨、坑梓乡贤身处异邦、关心桑梓,决定以“南洋万兴矿产公司”的名义捐款一万银元,在家乡筹办学堂。1906年,在坑梓乡亲父老的赞助下,参照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中院图纸修建学校。学堂校舍新颖,取“光耀家国、纪念先祖”之意,定名为“光祖学堂”,是当时在全国首屈一指的新型学校。
光祖学堂聘请戊戌变法骨干成员之一、康有为嫡系弟子、教育家欧榘甲为首任校长。欧榘甲提出“兴学育才、为国争光”的办学思想,并聘请康有为的学生汤日垣、杨竹秋、杜伟康等维新人物执教于学堂,使维新思想在学堂盛极一时。欧榘甲倡导的“家国之光”,成为光祖的办学理念,延续至今。
1925年春,经由坑梓乡各公堂认捐款项为学堂的常年经费,以原校舍为基础,办起了光祖中学。该校开广东乡立中学之先河,为广东罕见之创举。尽管地处偏隅,光祖中学却声名显赫,与当时南洋公学、南开学校、暨南学堂等国内一流学府关系密切,系当时广东省教育厅所倚重之模范学校。当时国内外投递信函至光祖,仅书“广东省光祖学校”即可收到。
▲光祖中学老照片。
▲上世纪三十年代,光祖中学的老师。
▲八九十年前,光祖中学的学生在上课。
这是一所具有传统革命精神的学校。每逢民族危亡存续的时刻,光祖中学始终站在历史的最前列,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被誉为东江地区“革命的摇篮”。例如:1928年,日本炮轰青岛,攻占济南,制造了“济南惨案”,山东沦陷。光祖中学时任校长叶史材组织全校师生组成多个游行队伍,到附近村镇游行,宣传反日思想,是最早的学生反日行动之一。
1925年10月,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率领黄埔军校学生军第二次东征,剑指盘踞在淡水的军阀反动势力。当时,周恩来入住光祖中学,并把指挥部设在光祖中学教学楼二楼东南角的一间教室内。
光祖中学曾先后为革命培养了许多人才,为党为人民培育了一批干部,为部队输送了一大批革命战士。例如,时称“东江三虎将”的东江纵队领导人曾生(开国少将)、叶锋(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严尚民(原广东省工业厅厅长)都曾就读于光祖中学。在革命斗争中,为国捐躯的师生校友达数十名,如较早参加革命的:黄国平、黄志强、黄坚、黄昌粦、黄进来、黄戎生、黄质存、黄兢雄等。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坑梓烈士纪念亭位于光祖中学西侧山峰上,由曾生题写。
1985年,在光祖中学建校80周年之际,光祖中学首届毕业生黄达文等人,筹划在1986年光祖中学建校80周年校庆期间建立坑梓烈士纪念亭,以铭记在民族独立和解放过程中牺牲的光祖校友。1986年6月,纪念亭正式建成,地点在坑梓光祖中学西侧山峰上。纪念亭四角翘首飘逸,正面横梁上隽刻着“坑梓烈士纪念亭”几个字,由曾生题写。
1995年,光祖中学原教学楼及礼堂被拆除,在原址仿建办公楼及实验楼。学校文化广场前的行政大楼按照原光祖学堂风格重建,南洋风格特色显著。2003年,光祖中学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如今,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的光祖中学,是深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坪山区乡情文化基地、坪山区党员教育基地、坪山区中小学廉洁教育基地。校园内还设置有家国之光纪念墙、抗战纪念树、校友烈士纪念墙等场所。
编辑 贺曦 高原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