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在超声及神经刺激仪引导下,成功为93岁高龄膝关节手术患者施行了“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术”,据悉,这位老人是迄今为止深圳市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最高龄患者之一。
患者王老伯今年93岁,跟随子女来深圳定居,双膝关节畸形疼痛30余年,右侧尤为严重,无法正常行走,近日入住市二医院综合科。他全身内科疾病有30余年的慢性阻塞性肺炎、20余年的糖尿病、陈旧性脑梗塞、脑出血后的左下肢偏瘫、腰椎退行性变等等。入院后,二院领导非常重视,针对其病情立即组织全院多科室专家会诊。根据患者的膝关节状况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骨关节外科刘安庆主任团队决定拟行“右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最终由全国骨关节外科组委曲铁兵教授主刀,在二院骨关节外科及麻醉科、手术室团队密切合作下,手术非常顺利和成功。
据了解,手术得以成功,除了医生们精湛的手术技艺,麻醉的功劳也是举足轻重的,甚至起到了确定性的作用。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麻醉技术的一种,就是在神经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使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断,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被阻滞状态。这种阻滞应几乎完全可逆,一般不产生任何组织损害。神经阻滞的目的就是哪里需要手术就麻醉哪里,是实现精准麻醉的较好方法。
与普通全麻和椎管内麻醉相比, 此次手术采用的麻醉方法效果确切,循环波动小,不影响呼吸功能,不依赖肝肾功能,无交感神经阻滞的副作用,不影响术后排尿功能且能有效降低术后谵妄(是指一组综合征,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无章、没有目的、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发生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而且医疗花费更低,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更有利。据了解,近五年,此技术在二院麻醉科运用累计566例,其中80岁以上老年患者121例,年龄最大的患者109岁。
专家介绍,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老龄化,老年患者手术量明显增加,据统计,增加最多的是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是理想的选择,但由于老年患者存在腰椎退行性变及骨折致疼痛不合作,导致无法摆放穿刺体位和硬膜外穿刺针置入困难,造成椎管内麻醉无法实施或麻醉穿刺失败。如果应用全身麻醉则因老年患者普遍存在心肺疾患或储备功能差,麻醉风险加大,全麻还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和术后恢复。
人体的膝关节的神经支配非常复杂,其置换术是术后最为疼痛的手术类型之一。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器官功能脆弱,麻醉风险很大,所以此例手术对麻醉医生来说是一次挑战。由于传统的全身麻醉及椎管内麻醉对病人的生理干扰大、术后并发症多,故麻醉科朱彩艳主任医师决定选择阻滞“腰丛神经+骶丛神经”的方式来完成这例高难度的麻醉。这种麻醉方式是业内较为先进的技术,需要在超声引导配合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完成,不仅术中完全无痛,所有生命体征平稳,而且在没有使用镇痛泵的情况下,术毕40小时内患者即使做康复运动也完全无痛。最大程度地不干扰高龄患者的呼吸、循环、交感等生理状态,术后镇痛也满意,术后第2天右膝关节可以进行功能锻炼,恢复非常良好。这次成功的神经阻滞麻醉得到了全国知名骨科专家曲教授的认可和称赞。
据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刘志恒主任介绍,以往,相关专业人士认为超高龄患者全麻术后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认知功能障碍等相关并发症。同时,超高龄患者对全麻药物耐受性差,麻醉安全区很窄。而椎管内麻醉在高龄患者实施过程中,存在因腰椎退行性变而穿刺操作困难等。此次运用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超声及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在二院麻醉科已日渐成熟,此麻醉方式可提供良好的镇痛,减少围术期麻醉和镇痛用药;全身各生理功能干扰小;术后长效镇痛,尽早活动,促进老人快速康复,是更适合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让高龄患者能够安全、无痛、舒适地度过围术期。随着超声引导定位和神经刺激仪的联合应用,神经阻滞的效果明显提高,并发症显著降低,使麻醉真正的实现“精准靶向,眼见为实”。
超声及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相比传统盲探椎管内麻醉技术及气管内插管全麻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在高龄患者中成功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广大患者朋友以及外科医生的好评,该技术在精准医疗、舒适医疗、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无疑是二院麻醉科对精准麻醉做出的最好诠释,亦将成为老年骨科手术麻醉新的发展方向。
编辑 党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