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林郑月娥8日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时指,若获行政会议通过,将于下周三向特别加开的立法会大会提交选举制度修订草案以进行首读;草案将界定选委会界别分组和立法会功能团体的选民,划定地区直选的选区、订定候选人提名办法、投票办法、资格审查委员会的组成等,特区政府亦会规管操纵和破坏选举等行为。立法会秘书处表示,由于时间紧迫,梁君彦主席已根据《议事规则》决定下周三中午12时半召开大会,会议不会处理其他事项。
不期望立会变「橡皮图章」「一言堂」
林郑月娥表示,今次答问会原定5月份举行,但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应她的要求提前举行,让自己可与议员讨论修订选举制度,对此表示感谢。她又感谢绝大多数议员及200万名市民线上线下表示支持完善特区选举制度。
林郑指,继去年6月30日通过并实施香港国安法后,人大决定修订香港特区选举制度,体现中央对「一国两制」方针的坚持,能够及时制止严重破坏香港的行为,发挥「定海神针」的功能,可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她批评非建制派导致议会极端化、内耗不断,立法会更被利用为反中央、反政府、勾结外国势力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平台;在地区谘询会也吵闹不休,最终令谘询会一事无成,令立法会和区议会出现前所未有的乱象。林郑形容建制派议员亦是受害者,自己对议会劣质化「更是深恶痛绝」。
林郑表示,不期望立法会变成「橡皮图章」「一言堂」或「单声道」,亦不会奢望立法会支持(政府)每项政策,只要是爱国爱港,为香港做实事,可以有不同政策建议,可以反对拨款申请及推翻政府工作。她又承诺,日后特区政府会广纳民意,特别是基层意见。
港府举办数十场座谈会解说新选制
林郑续说,随着中央完成「决定+修法」后,特区政府须抓紧依照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修改本地有关法律的工作;亦要做好公众解说,让更多市民认同完善选举制度的必要性、迫切性,并支持有关工作。截至前晚,她和司局长一共举行了5场政府内部解说会、68场与社会各界的座谈会、派发超过10万本小册子等,这些广泛宣讲将有助立法会稍后正式审议有关条例草案。
林郑证实,《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草案》若征得行政会议同意,将在下周三于立法会特别加开的会议进行首读,条例草案涵盖修订《行政长官选举条例》《立法会条例》《选举管理委员会条例》《区议会条例》《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这5条主体法例和相关附属法例,并会修订去年通过的《紧急情况(换届选举日期)(第七届立法会)规例》,更改立法会换届选举的日期。由于审议时间紧迫,会尽量配合法案委员会的审议工作,并且会就具体做法征询法案委员会主席的意见。
林郑表示,过去的议会乱象令特区政府施政非常困难,官员在制订政策时会因「怕了立法会」而有阴影,施政热情打了折扣,担心在立法会讨论政策时会遭受人身攻击和抹黑等。她相信,修订选举制度后,施政报告的多项措施可按部就班落实,「即使本届政府任期只剩一年多,也不会松懈。」
完善选制是未来营商投资「定心丸」
答问会上,林郑批评部分海外传媒报道对香港充满偏见,部分(国家和地区)政府对中央对港工作抹黑及上纲上线,她对此感到愤怒。她强调,除了国家外交部,她本人及香港驻外经贸办都有透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途径说出事实真相,强调完善选举制度对本港未来的营商投资环境是「定心丸」。
有议员指,香港在「黑暴」期间深受假新闻和假信息所害,如今虚假信息亦影响抗疫。对此,林郑回应,过去两年,政府的言论往往被迅速扭曲和抹黑,以致推行每项工作都非常困难。她形容特区政府是假新闻最大「受害者」,因此她很认真处理有关问题。针对起底和个人私隐被损害等问题,政府会优先处理《个人资料(私隐)条例》修订,争取于本立法年度向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
林郑又不点名批评有民主派人士指「建制派争取提名票是屈辱」的言论。她指,任何参选者都不应视争取提名票是屈辱,否则是不理解选举和民主精神。她说,4年前参选行政长官时,明知有300多名民主派选委不会提名她,但她仍谦卑地向民主派解释理念,尽量争取提名票,「虽然对方选择的会面时间很不方便,过程难堪,但自己不会视为屈辱。」
争取年底设临时公务员学院
此外,林郑表示,政府已为设立公务员学院展开选址和设计工作,但需时数年,因此会先整合目前在北角政府合署举行培训的地方,争取年底设立临时公务员学院。
她指,提升治理效能需要人才,而特区政府是管治的第一责任人,因此政府内的治理人才至为重要。这最少有两个方向:一是政府更积极培养公务员,不单在治理能力,还有治理理念,包括深切认识「一国两制」、宪法和基本法,确保公务员队伍内都是治港的爱国者;二是期望社会主导,例如由政党、智库各自培训更多治理人才,特区政府会全力配合,让这些人才参加政府为青年人提供的实习或影子计划,跟随司局长熟悉政府环境,也可加入政府委员会累积经验。
「回港易」拟扩至粤外
林郑月娥表示,特区政府正筹备把「回港易」计划扩至广东省以外地区,并让部分内地人士来港可获豁免强制检疫。她又说,新冠疫苗接种计划展开超过一个月,接种率是7.5%,市民反应不算理想。
昨日答问会上,有议员问到香港与内地通关议题,林郑表示,她已亲自向广东省领导提及跨境人员往来事宜,两地正在商讨如何有序令两地人民在豁免14天强制检疫的情况下往来。根据「回港易」计划,香港居民只要取得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从广东省回港后可豁免14天强制检疫。林郑就指,如内地其他地方同属低风险地区,检疫对待不应有异,因此,当局正筹备将有关计划扩至广东省以外,并让部分内地人士取得配额后也可来港。
商报时评:完善选制本地立法只争朝夕
特首林郑月娥昨日出席立法会答问会时重点谈及关于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本地立法工作安排,表示如获得行政会议通过,将于下周三(14日)向立法会特别加开的会议,提交《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草案》进行首读。这标志着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本地立法工作正式开启,港府和立法会应只争朝夕,既要严格按照新修订的《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规定进行本地修例工作,亦要结合香港实际情况,充分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令新的选举制度可以更快、更好、更顺畅在港实施。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上月30日全票通过新修订的《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这为本港进行本地立法以贯彻落实新的选举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宪制基础。过去两周,港府面向全港社会、不同界别的代表和公众展开了密集的解说工作,不足10日,就已合共举办5场政府内部解说会、68场座谈会,并派发超过10万本小册子。多场解说宣讲会不仅令社会各界和更多市民对完善选举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有助于相关草案可以更快、更顺畅提交立法会进行审议。毫无疑问,本地立法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即是立法会审议、表决《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草案》。中央已从宪制层面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现在就看香港如何完成本地选举法例修订。正如昨日出席本报举办的「全国两会精神暨完善香港选制研习分享会」的嘉宾们所指,「波已传到香港手上」,港府和立法会责无旁贷需要将本地立法做好。
根据昨日林郑特首在立法会答问会上的发言,政府已经订明了清晰的本地修例时间表和进程图。完善选举制度修例草案将在下周三正式在立法会首读,而修例草案将涵盖五条主体法例和相关附属法例,包括:修订《行政长官选举条例》、《立法会条例》、《选举管理委员会条例》、《区议会条例》、《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并会修订《紧急情况(换届选举日期)(第七届立法会)规例》,更改立法会换届选举日期等。当相关草案在立法会完成审议并获得通过后,政府即可根据最新的选举制度,开始筹备未来三场重要的本地选举工作,即选举委员会选举、立法会选举和行政长官选举。可见,本地立法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涉及面多,希望议员们以香港整体利益为重,恪尽职守,积极配合港府完成本地修例工作。
香港国安法在本港落地实施后,黑暴和动乱有效得以制止,社会由乱向治;相信新的选举制度法例在港落地实施后,亦可发挥应有功效,助力香港早日走出政争泥沼,提升治理效能。希望港府和立法会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积极做好本地立法修订工作,早日落实完善选举制度。只有贯彻落实好「爱国者治港」原则,「一国两制」实践才能回归正确轨道,香港才能实现优质民主、良政善制、聚焦发展,确保香港长期保持繁荣稳定。(香港商报评论员 赵燕玲)
(原标题《只争朝夕,全为这件事!》)
编辑 高原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