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深圳医生!3万多医师每年完成近亿人次门诊!
读特记者 余海蓉
2018-08-19 08:32

经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8月19日设为“中国医师节”,这是我国继“护士节”后为医务工作者专设的又一个节日,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1100多万医务人员的深切关怀,也充分见证了党中央对13亿多人健康的高度重视。

17日,云杉医疗中心举行“不忘初心 大爱无疆”——向每一位医师致敬的活动。云杉医疗百名医务工作者庄严宣誓承诺,践行一个医者的责任和担当。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摄

19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尊医重卫,共享健康”,旨在激励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卫生健康崇高精神和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的优良医学传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号召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卫生健康事业,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汇聚更多力量。

医路艰辛,医者仁心。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一代一代特区卫生健康工作者接续奋斗,默默守护千万市民的生命健康,为这座城市的建设发展筑下了稳固的健康基石,涌现了大医郭春园、“中国好人”徐粼等一批杏林医者,创造了抗击“非典”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奇迹。

截至2018年6月30日,深圳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4015人,他们坚守疾病预防、治疗和科研的一线,每年要完成近亿人次的门急诊,诊治住院病人150多万人次,以专业和爱心护佑着全市人民的健康。

高庆军,是罗湖区人民医院妇产科的主任医师。13日他刚刚随援疆医疗队来到喀什。14日到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交接工作的第一天,他就和同时被派遣到该院的同事——新生儿科主任郑旭新、麻醉科主任杨杰一起对一位高危孕妇实施了剖宫产手术,确保了母婴平安。 深圳报业集团驻喀什记者 王小虎 摄

温暖医心:让医生工作安心舒心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重视营造尊医重医的社会氛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医疗卫生系统调研,与医务人员代表座谈,召开相关会议,协调和推动解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具体问题。市委书记王伟中亲任深圳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市长陈如桂任常务副组长,为深圳医改大船掌舵。

3月,王伟中率队到市儿童医院、中山七院、光明社康服务中心、光明护理院等医疗机构调研,与医务人员进行了亲切交流。他特别强调,要坚定不移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好医疗卫生等民生工作,全面实施健康深圳行动计划,加快把深圳打造成为医疗卫生高地,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群众健康。6月7日,在深圳市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他明确指出,深圳要高质量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以“走在最前列,勇当尖兵”的姿态推进“健康深圳”建设,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

7月,陈如桂也专门率队到市人民医院、市保健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调研卫生健康工作。

他要求,要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的观念,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努力提升健康服务,全面提升市民健康水平;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理解医疗卫生工作和广大医务人员的良好氛围。

卫生健康工作者是推动特区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主力军、生力军。近年来,深圳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为广大医务人员筑起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提升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医患关系“和”一点,让医生“暖”一点,让执业环境“安”一点。

在职业空间的发展上,深圳打好“三名工程”这张牌,加快引进高层次领军医学人才;实施卫生健康菁英人才培养计划,对学科带头人及骨干,全科、儿科、精神科等医疗卫生紧缺人才,进行分层次全方位培养;实施临床和公共卫生研究型人才专项培养计划,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有保障。

在薪酬待遇的改革上,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倾斜,向全科医师、儿科、妇儿产科、精神卫生科医师等急需紧缺专业岗位人员倾斜。我市通过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在社康中心试点年薪制、并按照两“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正在进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的举措,完善薪酬福利制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稳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尊重医务人员劳动成果和辛苦付出。

在执业安全的保障上,我市在国内率先通过立法,明确将医疗机构纳入公共场所,严禁实施暴力,聚众闹事,围堵医疗机构,谩骂、伤害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其他工作人员等行为。近年来,警医联手,严打涉医违法犯罪行为,深圳平安医院的建设取得成效,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18日,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以“医路芳华,永熙初心”为主题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活动表彰了从医30年的医生和医院评选的首届10名最美医生,并为医师们送上定制的生日蛋糕;医生代表们齐声诵读《大医精诚》,修医德,行仁术。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通讯员 钟印芹 摄

医路同行:共同建设“健康深圳”

“设立医师节,作为一线的医生,我们备受鼓舞,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新时代赋予医务人员新使命,我们更要努力工作,为全民健康,为健康深圳、健康中国贡献力量。”行医三十多年的深圳市名中医、南山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黄胜光说。

健康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深圳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初步构建了能够满足近2000万服务人口基本医疗健康需求的服务体系,建成了18家三甲医院,2家医院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行列,集聚了228个国内外高水平医学团队以及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一批名院名校,创造了基层医疗集团建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医改深圳经验,市民的综合健康水平达到了先进发达国家地区水平。

日前,南山区隆重举行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的活动,会上表彰了“2018年南山区十佳优秀医师”。活动中,黄胜光等10名获奖医师还现场为患者进行了义诊。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未来一段时期,深圳卫生健康事业的定位是“两个走在前列,三个有新的突破”。即:在深化医改和“健康深圳”建设上要力争走在最前列;在构建医疗卫生高地、推动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发展智慧健康服务方面要有新突破。

深圳计划到2020年,着力强基层、建制度,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成卫生强市、健康城市。到2025年,着力建高地、创一流,全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急救体系、重大传染病防治体系,形成更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全民健康服务制度体系。

目前,深圳正在加快高水平医院、重点学科和医学院校建设,高标准推进现有60家新建、改建和扩建医院项目;精准实施三甲医院“倍增计划”,在现有40家三级医院中遴选培育,力争用10年时间使全市三甲医院总数翻一番,达到35家左右;争取到2020年全市进入全国排名前20的重点学科达到10个以上,并在5-10年内力争建成1-2家专科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或国家医学中心。

“健康深圳”建设的大幕已经开启,深圳卫生事业发展也驶上了高速路,这也给深圳的医生搭建了更高更大的职业发展平台。不忘医者初心,牢记特区使命,深圳医生也将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深圳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提供坚强的健康保障,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