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 | 黄世宣:高强度、高风险,在发热门诊一线战疫近三年

东莞+ 记者 李广
2022-08-18 15:52
摘要

黄世宣今年49岁,从事儿科、急诊内儿科20多年,是东莞市石碣医院发热门诊副主任。

黄世宣今年49岁,从事儿科、急诊内儿科20多年,是东莞市石碣医院发热门诊副主任。

疫情发生以来,在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感染风险高的发热门诊,黄世宣和团队已“战斗”近三年,期间不仅接诊发热患者,抢救危急患者,还承担着排查新冠高危人群,诊治封控、管控、防范区患者等任务,为抗疫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黄世宣在给患儿诊疗

2020年1月疫情暴发初期,石碣医院紧急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黄世宣按照医院防控工作的部署,第一时间到发热门诊抗疫。

发热门诊是全镇发热病人就诊集中的地方,也是疫情防控的“前哨”,最可能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而且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防护程序复杂、行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

黄世宣还记得,刚到发热门诊的第一天穿上防护服,带上N95口罩、手套,真的有点喘不上气的感觉。“首先是闷,感觉自己被放进了一个空的躯壳,困在里面,憋闷得出不来。其次是不能自由活动,不能深呼吸,因面屏起雾,看不清迎面来的人员,说话全靠喊,自认为声音很大了,但对方有时听不清楚,要大声地喊几遍,自己感慨地说,不经历这个特殊时期,都不知道自己这么能忍。”黄世宣说,如今他早已习以为常。

刚成立发热门诊时患者较多,有时一天有一百多人次,有来自武汉的,有次密切接触的,还有没发热但很担心的……针对患者不同接触史及检查情况,黄世宣通过层层排查,分类处理病人。

早期发热门诊有2-3名医生值夜班,由于物资紧张,上班几乎不喝水、少吃饭,以避免上厕所,想尽办法节约物资;累了只能靠在椅子上,闭眼稍作休息,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但黄世宣一坚守就是两年多。

▲黄世宣(右一)

如今,石碣医院新发热门诊已经投入使用,诊疗条件有明显改观,接诊量居高不下,尤其是今年6月份流感病毒流行期间,平均每天就诊患者有三百多人次,高峰期达六百人次。

这对发热门诊团队是巨大考验,黄世宣每天既要参与处理高中风险区域患者的疾病和新冠肺炎排查,又要常要参加危急患者的抢救,忙得不可开交。

今年6月10日早上8点左右,发热门诊突然有家属大喊“救命,小孩抽搐了”,黄世宣立刻安排患儿抢救;9点30分左右,有一发热、乏力女患者,呼吸较促、精神很差,轮椅推进了他的诊室,他诊查后发现女子血糖爆表(39.9mol/L),结合其他检验结果,诊断她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便立即启用绿色通道将其收入院;中午12点,诊室电话又响了,接了一个来自中高风险地区“黄码”病人,有发热、咳嗽,他赶紧过去。

经常忙一通下来,下午2点吃午饭是常事,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还在思考怎么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怎样简化、优化患者就诊流程,怎样改善候诊区环境等,第二天醒来,又开启新的一天工作。

黄世宣是坚守在发热门诊一线医生的缩影,正是他们的坚守,发热门诊得以充分发挥哨点作用、第一时间发现阳性患者。

▲黄世宣

作为儿科副主任医师,黄世宣对危急重抢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儿童消化、呼吸系统专科方面的疾病也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从医多年来,黄世宣保持着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他在急诊科工作时曾接诊一位胸痛患者,心电图还没做完患者就猝死了,他立即启用心肺复苏术,半个小时后将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种救死扶伤的经历还有很多。

他还利用培训、自学等多种形式提升业务,先后考取了精神科医师、全科医师证,他曾在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心理科学习一年,擅长诊疗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尤其在青少年心理及行为障碍等疾病的治疗及心理辅导,为医院临床心理室开展打好基础。

黄世宣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努力,弘扬老一辈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筑牢抗疫防线,践行初心使命。

(医院供图)

(原标题《中国医师节|黄世宣:高强度、高风险,在发热门诊一线战疫近三年》)

编辑 采访-黄泽霖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编辑-关越(客户端)
(作者:记者 李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