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7日发布消息说,卫生署卫生防护中正调查一宗怀疑“雪卡毒”中毒个案,涉及两名病人。个案涉及两名年龄分别34岁及66岁女子,她们于4月5日在家晚膳期间进食海鱼,约7时后出现腹痛、腹泻等“雪卡毒”中毒病征。66岁女病人亦出现口腔麻痹,翌日到广华医院急症室求医,入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发言人说,初步调查显示,涉事的鱼4月4日购自荃湾杨屋道街市一鱼档。目前,署方已通知食物环境卫生署有关事件,调查仍在继续。据悉,雪卡毒素食物中毒在热带地方并不罕见,主要与进食大珊瑚鱼有关。这类大鱼会吃珊瑚礁海域的小鱼,而小鱼则吃有毒海藻,故毒素积聚在大珊瑚鱼体内,特别是内脏。鱼越大,含毒量亦可能越高,但从外观不易分辨是否含有毒素。受影响人士可能会出现口及四肢麻痹、呕吐、腹泻、冷热感觉颠倒及关节和肌肉痛等病征。
吃小鱼的大珊瑚鱼。
发言人说,大部分雪卡毒素中毒人士都会痊愈,不会对健康带来长远后遗症,但摄取过多毒素可影响循环及神经系统。此外,煮食不能将毒素分解。要预防雪卡毒素中毒,市民应减少进食珊瑚鱼;每餐只进食少量珊瑚鱼,避免全鱼宴,以免食材来自同一大珊瑚鱼;进食珊瑚鱼时,避免吃头、鱼皮、内脏和鱼卵,因毒素较多积聚这些部位;进食珊瑚鱼时,勿同时饮酒、食花生或豆类,以防加剧病征;一旦出现病征,应及早治理;及应在有牌照及信誉的海鲜档,购买珊瑚鱼;不要购买来历不明的鱼。
(原题为《香港两人食鱼中毒 卫生署介入调查》)
见习编辑 连博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党毅浩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