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予的长篇小说《苏醒 》,羊城晚报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
让爱情之泪归于清澈,让破碎的梦想归于苏醒。蓝予把心里的那份柔软,通过这部小说都给予了曾经的时光。时间跨度整整三十年,这三十年恰恰成了人生漂泊命运最宝贵的背影。这些就像爱情从来都不是单色而平静的海洋一样,梦想也不会在一个炫灿的地方轻易地等待着一个人的到来。任何的寻找与奋斗只能通过伤痕的轨迹,通过爱情与事业、亲情与商情的不断冲突,最终让我们看到人性中最为深隐的部分。
时代变迁的大格局,谁也不能置身事外,理想中的远方又成了人生新的起点。林晓拉、林晓嫣和林晓冰三个离开故乡的姐妹,满含渴望地来到一座遥远而陌生的城市,这个城市注定让她们遭遇各种困厄与挣扎。
读蓝予的长篇小说《苏醒》,我穿梭在林晓拉、林晓嫣和林晓冰的爱情三度空间里,乐此不疲,思绪随着情节的发展却摇摆不定。这部都市言情小说因为其现代的特质,对于感情的描写是越见深刻的。它以男女之间的爱情为中心,以城市环境为背景而展开,故事情节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种状态。蓝予把这部小说中那些小人物的命运,都在设定的情节、冲突、桥段中,一波接一波,不断变化,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从开始阅读到看完,我的内心总有一个感觉:这种冷静、美丽、淡淡感伤的文字,把一个都市爱情故事,演绎成每一秒的情感脉动。就像风一样,可以不懂云的飘泊;也像沙一样,可以不懂海的辽阔;更像天一样,可以不懂雨的落魄。但在繁华闹市的喧嚣中,它依然保留着一种真诚的感觉。可以从这部小说看到一种悄然逝去的真实。三个女性与一座城市的博弈,交织的爱恨,无情的虐夺,执着的纠缠,失落的情缘,不断地拷问着谁是真心?谁是假意?谁是谁的禁锢?谁是谁的圈套?这些都曲折地表现出“成长即惆怅、生存需付出”的现实人生的真实过程。
法国著名文学家勒·克莱齐奥认为,人群的流动、思想的流通与身体的混杂,包括建筑,这些都跟文学创作相呼应。它们既构成了创作的灵感,又同时是一种批判,有时还是一种反衬。在此意义上,都市小说才显得风采各异,个性卓然。《苏醒》这部小说的另外一个价值,就是它反映了高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嬗变、人性裂变、灵魂挣扎时,已经出现了的独特的文学风格与形式。作为一部反映时代现实而伤痛的都市情感小说,它以真切的视角,洞察都市女性独立背后的抗争与无奈,和由此引发的一段段悲喜交加、铭心刻骨的人生插曲……书中既有男女之间情感的交融与嬗变,也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价值观念对人性的渗透与诱惑,更有情与法、欲望与良知的剧烈冲突。书中人物不但把原来的乡土生活方式、乡土文化气息带到城市,也把不同的地域文化带到同一个城市来,其包容性和冲突性都显而易见,甚至难以调和。从主题到形式、从人物到故事,这部小说都以新的气象出现,在题材、立意、人物群体塑造等方面,也表现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构建,看得出这是作者毫无保留地、发自内心地勇敢且直白的情绪表达。这部小说的优势还在于对所有丰满的人物性格有着相对完整的情节设定,并对结局没有任何暗示。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情节环环相扣,语言清新优美,心理描写细腻感人,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
同样,阅读这部小说,让我们怀念曾经懵懵懂懂的青春岁月以及不谙人事的简单幸福。一座城市可以让人的爱情破灭,精神无所依托,也会让人的梦想溃如蚁穴,甚至让人的价值观紊乱,但最终都会让人在浑噩中苏醒过来,去重新拷问生命的意义。
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