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校友座谈会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江清浩 文/图
2018-08-06 20:41
摘要

8月4日,中山大学举办服务“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粤港澳大湾区校友座谈会,来自粤港澳11个城市及海内外的500余名校友代表参加会议。

8月4日,中山大学举办服务“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粤港澳大湾区校友座谈会,来自粤港澳11个城市及海内外的500余名校友代表参加会议。

中山大学肖海鹏副校长在会上指出,中大根植广东发展沃土,必须抓住人才培养、人才引育、科研创新的关键,更好地服务和支撑新时代广东省“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目标。近3年来,中山大学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扎根办学、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的全新格局,入选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位列全国高校第8位。截至2018年7月,19个学科领域持续进入ESI全球前1%,全国高校第2位。中山大学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办学水平显著提升。粤港澳合作发展研究、海洋科考船、“天琴计划”、精准医学、超算中心等重点建设平台取得突出进展。未来,中山大学将通过“三步走”战略,加快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步伐,努力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肖海鹏副校长强调,拥有一大批杰出校友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之一。中山大学高度重视校友工作,希望将中大校友的人心、智慧和资源聚集起来,为中山大学和校友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为服务 “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贡献力量。

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七院”)党委书记苗伟报告了中山七院的发展规划和诊疗特色。作为中山大学在深圳运营管理的首家直属附属医院,中山七院规划总床位4000张,定位为国家级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公共卫生灾难救治中心、保健康复中心,是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我们要在医疗、科研、管理上对标国际一流,在服务规模上对标国内一流,远期目标要建成国际领先水平、集医教研产为一体的世界级医学中心。”

中山七院自今年5月11日开业以来不断刷新新建公立医院的深圳速度。一开业即同步开放门诊、24小时急诊、住院、手术室、ICU,体现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开业第12天,该院就由创院院长何裕隆教授主刀开展了第一台四级手术——胃癌D2根治术;开业13天,肾内科为尿毒症患者开展了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开业14天,胃肠外科开展了首例腹腔镜下肠癌手术;开业22天,心内科开展了首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手术;开业一个月,普外科开展了3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开业不到2个月,心内科开展首台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开业不到3个月,神经内科开展首台脑动脉支架置入手术……目前,该院日门诊量已突破700余人次,累计开展各类手术500余台,其中三四级疑难手术占比七成以上。中山七院目前已引进中大医科系统2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团队,致力向深圳市民提供与广州各兄弟附属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当天,与会校友参观了中山七院,参观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山大学的实践和传承专题展览,感受中山大学的红色基因,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校友们表示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和发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国家发展、民族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江清浩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