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8年内地本科生的录取通知书已全部寄送完毕,1146名学子将于9月入读该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分别给录取和未录取学生送上了一封信,期盼录取生能“顺势而为”,希望未录取生“懂得归零”,并谈及人生的“有”与“无”。
在改革开放历史潮流中“顺势而为”
在“致2018级录取新生的一封信”中,徐扬生首先感谢学生对于港中大(深圳)的办学理念与教学质量的认可,并祝贺录取生成功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徐扬生希望学生将大学当作一个新的开始,提出目标,勇于挑战,创造新的成绩。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因学校身处深圳,徐扬生希望学生思考其中意义。
“在我看来,‘改革’意味着‘求真’、‘求新’的精神以及行动的勇气,‘开放’意味着开放的心胸,包容的态度,交流与碰撞。”徐扬生表示,“改革”、“开放”不仅可以作为这座城市精神的写照,亦可以当作他对于学生的期许。“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希望你们‘顺势而为’,个人的发展需要顺应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我希望你们能够时刻保持对社会的责任心与敏感度,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有担当的青年。”
聚焦长远 “懂得归零”与“心怀感恩”
对于与港中大(深圳)失之交臂的学生,徐扬生也为他们写了一封信。信中,徐扬生鼓励学生,高考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只是人生中的短暂一站,学生应该放下过往,将过往的一切归零,未来还有足够的机会等着他们。
徐扬生希望学生不要忘记生命中的“摆渡人”,他们可能是父母、师长、好友或是陌生人;在面对成功时,不忘幕后人的支持与帮助;在面对挫折时,不必过于执着一时之胜负。“在你人生有限的生命中,希望你能感恩每一位渡过你的人,再努力地去渡别人。渡船,渡人,生生不息,这就是人间追求永恒的尺度。”
张弛有度 坦然面对人生的“有”与“无”
在两封信中,徐扬生均提到了自己撰写的哲理散文集《摆渡人》,其中一篇文章《无中生有》也被附在信后,供学生阅读。
在《无中生有》一文中,徐扬生写道:人生的“有”与“无”,就像远处的山峦,有时高,有时低,起伏不定;也像手中的橡皮筋,有时紧,有时松,一张一弛。人的一生就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无”的力量不在于征服别人,而在于克制自己。只有当你有了“无”的境界,你才会谦卑,才会敬畏,才会虚怀,才会有前进的动力与鞭策。也只有在“无”的境界下,你才不怕失去,不会贪恋,才会有进击的勇气。
【读特新闻+】
徐扬生校长致2018级录取新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首先祝贺你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8级的一员!
今年是港中大(深圳)招生的第五个年头,这几年来大学的招生分数逐年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加入到港中大(深圳)的大家庭中,我为之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亦要向我们的学生、家长、中学以及社会各界关心与支持我们的朋友们表示感谢,正是因为你们对港中大(深圳)办学理念与教学质量的高度认可,才使我们从创立之初走到今天,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亲爱的同学,我相信你此次在高考中取得佳绩定是你多年来不断努力,认真耕耘的结果,在此向你表示祝贺!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仍能够保持这种优秀的习惯,将大学当作一个新的开始,提出目标,勇于挑战,创造新的成绩。今年恰好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身处深圳这座城市,更应该思考其中的意义。在我看来,“改革”意味着“求真”、“求新”的精神,以及行动的勇气,“开放”意味着开放的心胸,包容的态度,交流与碰撞,我想这四个字不仅可以作为这座城市精神的写照,亦可以当作我对你们的期许。同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希望你们“顺势而为”,个人的发展需要顺应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我希望你们能够时刻保持对社会的责任心与敏感度,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有担当的青年。
亲爱的同学,我希望从现在起,你要彻底忘掉你的高考成绩。古人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只能当你的心清空了,你的悟心就开始“生”了。我在《无中生有》这篇散文里写过这样的话:人生的“有”与“无”,就像远处的山峦,有时高,有时低,起伏不定。也像手中的橡皮筋,有时紧,有时松,一张一驰。人的一生就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无”的力量不在于征服别人,而在于克制自己。只有当你有了“无”的境界,你才会谦卑,才会敬畏,才会虚怀,才会有前进的动力与鞭策。也只有在“无”的境界下,你才不怕失去,不会贪恋,才会有进击的勇气。所以“无”的心境是成事的第一步,也是你能成功地适应大学生活的第一步。我们做事需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但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将自己归零,放下过往的荣耀又或者是失意,迎接一下次挑战,寻找新的目标,开启新的旅程。这是面对人生的一种心境,是张弛有度,是一种坦然的放下,更是一种无畏的拥有。
很快你就要告别家乡,独自踏上征程了。在你迈入大学校园之际,我想请你代我向你的父母与母校师长问好,也请他们放心,他们已经陪伴你走过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路,没有他们的关怀与照料,就没有今天这个健康和优秀的你。而今后的路更多地需要你自己独立去探索,你会遇到许多同行的人,会有更多的人陪伴你走下去。因此,不要担心,我希望你们满怀信心,坚定信念,将港中大(深圳)作为新的起点,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欢迎你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大家庭,期待一个多月之后在校园中见到你!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徐扬生
二零一八年七月二十七日
徐扬生校长致2018级未录取同学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
你好!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你或许已经收到了来自其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很遗憾这次我们擦肩而过,但是我们仍要感谢你关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发展,并且十分感激你曾给予我们的信任,以及对我们办学理念的认同。
我感到十分遗憾,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我们没能录取你成为我们的学生。在录取工作进行的那段时间里,我常常收到有意报考港中大(深圳)的学生和家长的来信,面对众多曾经关注及追随我们很长时间却最终无缘录取的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我心里也感到十分难过。但是,高考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重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高考不过是你人生中的短暂一站,在此之后,人生有很多条道路。我希望你能放下过往,将过往一切归零,你会有足够的机会在未来的人生中去实现你的梦想。
亲爱的同学,我希望从现在起,你要彻底忘掉你的高考的成绩。古人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只能当你的心清空了,你的悟心就开始“生”了。我在《无中生有》这篇散文里写过这样的话:人生的“有”与“无”,就像远处的山峦,有时高,有时低,起伏不定;也像手中的橡皮筋,有时紧,有时松,一张一驰。人的一生就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无”的力量不在于征服别人,而在于克制自己。只有当你有了“无”的境界,你才会谦卑,才会敬畏,才会虚怀,才会有前进的动力与鞭策。也只有在“无”的境界下,你才不怕失去,不会贪恋,才会有进击的勇气。所以“无”的心境是成事的第一步,也是你能成功地适应大学生活的第一步。我们做事需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但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将自己归零,放下过往的荣耀又或者是失意,迎接下一次挑战,寻找新的目标,开启新的旅程。这是面对人生的一种心境,是张弛有度,是一种坦然的放下,更是一种无畏的拥有。
在你即将开始大学生活之际,我希望你不要忘记生命中的“摆渡人”,他们或许是你的父母,是你的师长和同窗好友,又或许只是陌生的路人。当你成功而受到人们赞许时,不要忘记你的成功有赖于人们一直在幕后的支持与帮助。而当你面对一时的挫折时,你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请不必过于执着一时之胜负。我把平日写给学生的一些小文编成了一本散文集《摆渡人》,特地送给你,希望你懂得感恩。在你人生有限的生命中,希望你能感恩每一位渡过你的人,再努力地去渡别人。渡船,渡人,生生不息,这就是人间追求永恒的尺度。
在你即将离开父母,独自踏上人生的新征程之际,请不要忘记代我向你的父母与母校师长问好。我希望你成为一个懂得归零、心怀感恩的人,一个对人生和生命拥有正确的态度的人。
大学是你人生的开始,我希望你能在这个开始的地方,认真思索一下人生的方向。我相信,你定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有担当的人,一个有独立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一个学有所长,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祝你前程似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徐扬生
二零一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编辑 陈湛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