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党史大事记|深圳地区抗日武装力量的建立
2021-03-30 11:18
收录于专题:深圳党史大事记

1938年

1月,党组织利用宝安县立初级中学原校长逃走的机会,派梁金生任校长,何柏华任军事教员。梁金生以校长职务为掩护,开展党的活动,恢复宝安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中共香港海员工委派严尚民、叶锋、刘宣带领香港惠阳青年回乡救亡工作团18人,回到惠宝沿海地区,在淡水、坪山、坑梓、葵涌、大鹏等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年初,黄木芬争取了开明绅士吴盛唐和曾鸿文的支持,在观澜、龙华地区征集民间枪支,组织抗日自卫队,为党在宝安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月,中共平湖山厦支部恢复,刘曼之任支部书记。刘曼之经与爱国绅士刘耆商量,创办红朱岭小学,并以该校为活动据点,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

7月,东莞中心县委委员张广业带领1个工作组到宝安南头与王启光的工作队会合,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筹建中共宝安县工作委员会。他们发展了在赤尾教书的工作队员王农等3人入党,建立赤尾党支部,恢复大革命时期的皇岗党支部和深圳附近一些党员的组织关系,接收大革命时期的党员刘曼之、叶丽钧、陈慧清等人的组织关系。

8月,中共深圳总支部成立,书记黄庄平,下辖皇岗、赤尾两个支部,隶属中共东莞中心县委领导。深圳总支部通过组织读书会、举办农民夜校等形式,把乌石岩、南头、西乡、布吉、赤尾等地的群众发动和组织起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宝安形势十分严峻。张广业和王启光等撤到观澜章阁、白花洞一带,黄高扬带领东莞清塘地区的自卫队到白花洞与之会合。

10月14日,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要在东江敌占区后方开拓游击区”的指示,召集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吴有恒和中共香港海员工作委员会书记曾生等人开会,决定由曾生、周伯明、谢鹤筹等人带领一批党员和积极分子回坪山,组建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组织人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10月20日,香港惠阳青年第二批回乡救亡工作团到坪山地区后,工作团党支部派人到各村物色发展对象,在坑梓乡发展党员8人,建立中共坑梓乡支部,叶锋兼任支部书记。

10月下旬,根据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决定,在宝安观澜章阁村成立中共东宝边区工作委员会,张广业任书记,黄高扬和黄木芬为委员,负责宝安县及铁路沿线地区的对敌斗争工作。主要任务是,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组织民众抗日自卫团,开展武装斗争;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10月30日,曾生在坪山羊母嶂村李少霖家主持召开工作组扩大会议,成立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曾生任书记,隶属东南特委领导。

11月23日,在东宝边区工委的努力下,国民党军一五三师九一三团同意党在该团设立临时政治部,由工委派20多人到该团做政治工作。

12月2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惠阳县沙坑周田村正式成立,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委,郑晋任副总队长兼参谋长。部队共80余人,有轻、重机枪各1挺,长短枪70多支。

12月7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周田、茶园的抗日自卫队一起收复淡水。

12月10日,通过民众选举,东江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惠阳县第二区行政委员会在淡水成立,区长严尚民。下属11个乡的抗日民主政权也相继成立。后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移驻坪山。

12月中旬,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在宝安观澜章阁村成立,其中第一、第二大队,共约200人,由黄木芬、蔡子培分别担任大队长。

南洋惠侨救乡会和香港惠阳青年会、余闲乐社、香港海陆丰同乡会等爱国团体的代表在香港开会,决定成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简称“东团”),在香港设总团部办事处。

12月下旬,东南特委调整东莞中心县委的领导成员,张广业任东莞中心县委书记。中心县委在观澜白花洞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张广业在会上传达了上级的决定:将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改为中共东宝县委,辖东莞、宝安和增城县部分地区党的工作,会议还研究了整顿党组织和重建抗日武装等问题。

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部分队员编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组成第一中队。随后,惠宝工委从淡水、坪山、坑梓等地动员了一批共产党员和抗日自卫队队员,组成第二中队。经整编,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战斗部队达200余人,抗日武装力量得到进一步壮大。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深圳历史大事记(1924-1978)》 《中国共产党深圳历史(第一卷)》 深圳市史志办公室编 栏目整理:赵鑫)

(原标题《深圳党史大事记|深圳地区抗日武装力量的建立》)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