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凌晨3时35分,强台风“妮妲”在深圳市大鹏半岛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2米/秒)。2日上午,全市仍然风雨交加。深圳市台风红色预警、暴雨红色预警、海浪红色(Ⅰ)预警、地质灾害黄色预警持续生效中。到中午,全市风雨渐缓。
为有效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南山区迅速动员,全力投入防风抗风和抢险救灾工作。区委书记姜建军、区长王强等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并深入到辖区检查,台风红色预警期间连夜通宵值守区三防指挥部;区三防指挥部派出七组督导组,分赴辖区各街道开展地毯式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全区各职能部门、单位提前主动作战,积极应动,共安置转移人员89912人。到2日中午,全区平稳有序,未接到重大突发事故和人员伤亡报告。
全区动员部署,积极应对“妮妲”袭击
南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强台风“妮妲”的防御工作。区委书记姜建军亲自部署各项防御工作。7月31日下午,区长王强主持召开全区防御工作部署会,要求务必做到“五个百分之百”,会后即率队对辖区重点防御区域进行了检查。
为实时掌握辖区灾情发生、发展情况,南山区从7月31日起,启动24小时值班机制,领导带班上岗,保证快速应急反应。区四套班子成员均在办公室值班待命,各街道挂点区领导奔赴街道,战斗在第一线。8月1日,区四套班子领导全部深入挂点街道、社区,对在建工地、危房、危险边坡、危化品、高空设备、海上作业船只等重点部位进行再次排查,切实做到不留死角、不漏盲点。1日晚上,建军书记、王强区长通宵坐镇指挥,要求全区坚决打好“防大灾、防大雨、防大涝”的硬仗,在台风来临前再排查一次,保证天桥下等户外场所不留一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以人为本,安置转移群众89912人
强台风“妮妲”侵袭期间,南山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人员安全转移工作,重点针对在建工地、渣土受纳场、涵洞、危房、危险边坡、危险化学品存放点、高空设备和市政设施等区域进行全面排查。
迅速转移安置危险地带居民,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南山区切实按照“五个百分百”的要求,做到安全转移全覆盖、无死角。一是全面排查辖区内隐患点,狠抓群众安全转移工作的落实,制定安全转移路线和救助安置工作方案,开放学校、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各类公共设施作为临时避风安置点,全区共设置安置点57个。截止昨日中午,共安置转移人员89912人,其中安置人员52451人、安全转移人员37461人。
同时,全面统计渔港靠岸船只,通知渔船回港,逐船检查,确保无人逗留船上,并严防渔民返船。截至目前,蛇口渔港内停泊避风各类船只401艘,劝说120名渔民离船上岸。三是做好城中村危房的安全管理。全区城中村606栋危房,已统一登记造册,并将居住人员全部安全转移。
防灾减灾,清理整治66个危险边坡
南山区积极做好内涝灾害的防御及抢险工作,努力将强台风“妮妲”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至最低。区环水局紧急调拨一批橡皮艇、雨衣、雨鞋、数千个编织袋等三防应急物资给相关街道。同时,加强了低洼旧屋村的排查工作,对一甲和大新等旧屋村,布置了抢险应急队伍和移动抽水泵车,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区职能部门联合各街道办事处,对易涝旧屋村的供电线路进行排查,紧急情况提前断电,严防漏电伤人。市水务集团南山管网所检查整改25处隐患,安排抢险人员共139人,车辆36部,液压动力站及配套设备。
好地质灾害的防御工作方面,对于灾害隐患点,市规土委南山管理局、区住建局已派出专人全面排查整治。全区98个危险边坡,66个已治理完毕,14个正在施工的已通知施工单位停工并做好防御措施,18个未施工的边坡已划出危险警戒区域,并树立了警示牌,危险区域的人员已全部撤离。
南山区还加强在建工地、市政设施的防风工作。区住建、工务、城管及各街道对在建工地、市政设施进行了全面排查。116个区属公园派专人值班值守,责任到人。区城管部门出动环卫工近500人,车辆50多辆,清理6000多处雨水口垃圾,疏通道路积水40多处。区住建、工务等部门排查在建深基坑、高边坡17处,对建工地工棚、脚手架、塔吊、施工升降机进行加固,拆除广告牌,并通知施工单位加强工地工人的管理,严防事故发生。
灾情报告:树木被吹倒数十棵
截至今日上午9时,南山区三防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的灾害灾情报告包括,树木被吹倒数十棵;少部分路段和片区出现水浸现象;南山区龙祥苑、西丽新屋村、平山村、平山市场住宅、祥云花园停电,供电人员会在施工条件允许、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做好抢修复电工作;星海名城一辆小车被倒下的树砸中。
城管、水务等部门应急响应,迅速处理市政设施和树木倾倒情况。交警部门积极疏导交通,清理障碍。今日上午7时许,南山深云村西行辅道积水很深,一台的士抛锚,深圳交警机训大队巡逻民警与队员一起将车辆推出积水位置。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