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至18日,在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分组讨论上,深圳未来应如何积极践行“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大家结合工作实际,从吸引创新人才、构建开放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城市文化影响力等不同方面畅谈对此次全会报告的体会并积极建言。与会者普遍认为,深圳应对标世界一流城市,在经济、文化、教育、环境、法治等关键领域持续注入创新动能。
对标全球一流标准构建开放新格局
“前海在深圳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之都的征途上肩负着重要使命,勇当‘尖兵中的尖兵’,推动前海代表深圳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市政府党组成员、前海管理局局长杜鹏表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前海要以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为目标立足现代化经济体系、法治建设、城市新中心,做好前海2035年的远景谋篇布局。未来,前海将探索更多原创模式,发挥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对接香港与澳门的资源,立足深港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把前海打造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新平台。
深圳国际仲裁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晓春透过此次全会报告总结出了深圳未来发展的几张牌。例如,全球牌,深圳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具体目标就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未来深圳在不同领域的发展与全球一流标准对接,与全球一流城市对标;而另一张重要的牌就是特色牌,其中的关键就是香港牌。他认为,在打造国际营商环境尤其是法制化环境方面,深圳可以学习借鉴香港与国际接轨的丰富经验,来搭建深港合作平台,有效拓展中国企业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能力,深圳国际仲裁院将通过探索“中国规则”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从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的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
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深圳力量”
多年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圳大学党委书记刘洪一对于此次全会报告中提出深圳将实施高等教育卓越发展计划,建设高等教育的高地感到特别振奋。刘洪一认为,深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高等教育的创新必须先行,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真正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有更多原创的科研及学术成果;“立地”就是要扎根深圳,服务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在引进高端领军人才方面要更注重引进富有潜力、富有创新性的中青年科研人才。
“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深圳应有更多的担当,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深圳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熊佩锦提出新能源规划要提前布局。 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能源事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巨大机遇。熊佩锦认为,深圳在环保电厂建设、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必须加快步伐,坚持绿色低碳的能源发展新理念,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等领域寻求新突破,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深圳力量”。
以创新之举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在分组讨论中,多位与会者关注“建设文化强市”的话题。在他们看来,深圳致力于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为深圳发展文化事业提出了新目标、新定位。
与会者普遍认为,深圳要建设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必须在文化强市建设上率先有创新之举,今后全球城市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 亟需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深圳在设计、时尚、创意等现代文化产业领域独具优势,因此可结合这些特点研究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内涵外延、目标定位,在文化产业的内容设计上要突出亮点,展示深圳文化发展的新追求和城市的文化自信。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