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不小心”当上卧底公司二把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记者上演“无间道”,却一不小心成了前去卧底公司的二把手,当上了带着十几个“小弟”的“大哥”。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为揭露二手汽车交易平台欺骗消费者问题,记者老K卧底某家二手车交易公司做销售。
“老K”说,自己在调查中先是从事销售工作,由于自己从没干过这行,一开始还不是很适应。当他经过一番努力适应销售岗位并做出一番业绩后,又发现该岗位拿不到核心证据,于是“一着急一努力,工作业绩噌噌噌就往上涨了,从普通销售的职位一下子就到了公司的二把手”,是公司“名正言顺的高管”。当时不仅收入比原单位高得多,手底下还有十几个小弟听从差遣。
“老K”表示,自己职位升了,工资也涨了,待遇比在315晚会组里好多了,从那时开始节目组总导演每天都要亲自给自己打电话“嘘寒问暖”,生怕自己叛变了。
“最后要不是总导演跟我说还有比这家公司待遇更好的地方等我去卧底,我才不想回来呢,我现在怀疑我是不是被我们总导演给套路了……”
网友:“再不收网卧底就当上老大”
戴着面具面对镜头的老K,轻松地讲着自己的故事,评论区的网友们却早已炸开了锅,纷纷玩起了“再不收网卧底就当上老大”的梗。
有人夸老K的工作能力强:“不会搞销售的卧底不是好记者。”“再不走,我直接带领公司改邪归正了。”
有人调侃老K太会自夸:“我也想做个普普通通的卧底,可实力不允许啊。”“一着急一努力,一下子就到了二把手,凡尔赛本赛记者!”
更多的人为老K忠于职守的热血行为点赞:“这可真是不忘初心呀!”“良心且有正义感的记者,值得尊重和认可!”
记者当卧底只因消费者维权取证太难
“一着急一努力”,俨然已经成了老K的“标配”。网友们的不吝夸奖,也是因为我们深知:假冒伪劣商品被曝光的背后,有太多的不容易,消费者维权取证是真的太难了!
随着消费市场越来越多元化,消费者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每年“3·15”晚会上播出的“幕后真相”都令我们触目惊心,如果不是被媒体曝光,这些问题真的很难被多数人知道与了解。
消费者维权难,取证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也是老K不得不去当卧底才能完成新闻调查的原因。为揭露某二手汽车交易平台欺骗消费者的问题,老K先是到了这家公司当销售,但销售这个职位无法拿到核心证据,于是他“一着急一努力”升到了公司二把手,才有了可以查看公司内部资料的资格,调查取证才顺风顺水起来。
可见,普通员工都接触不到的证据,普通消费者若要取之,谈何容易。很多时候,消费者都会因为经济、时间、取证成本等问题而不得不放弃维权,但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工作,不能放弃。
保护消费者权益,需要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与常识,也需要维权机制、法律法规更加完善,监管的空白要消除,监管的模糊地带也需更明确。毕竟,媒体曝光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需要相关部门紧盯不放地去把问题解决掉,千万别让老K们的“一着急一努力”白费了 ,这才是最关键的。
延伸阅读
卧底记者的“十八般武艺”
每年都有大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被曝光。而挖掘核心证据,接触关键信息,少不了智勇双全的卧底记者。他们没有“三头六臂”,却练就了“十八般武艺”。
1.再“战”高考
2015年6月7日
一名记者参加了他的“第二次”高考
也是他人生中“特别”的一场考试
起因是他曾接到有关高考替考的爆料
据悉,在高考替考组织里
“枪手”代替考生参加高考
若能考上985、211高校
能拿到低至几十万高达上百万的报酬
卧底记者不顾危险取证
为揭露组织利益链条、维护考试公平
离开学校已几年的记者
拿着几斤重的高考资料开始挑灯复习
伪装成“枪手”卧底混入一替考组织
在高考第2日,联合公安部抓获至少9名替考团伙
2.“演技”精湛
智障者被骗至黑窑场做奴工
由于长期被圈养“奴役”
很多智障工人过劳死或者发疯
2007年,这名传奇记者卧底揭开了黑幕
卧底记者崔松旺伪装成智力残障人士
亲身经历被招募、买卖和奴役的整个过程
连续四天在河南驻马店火车站假扮智障人
拣烟头、抢食地摊上吃剩的凉皮
最终“如愿”以500元的价格
被卖进驻马店市吕店镇一个黑窑厂干活
卧底期间还多次被打
他坚持了下来,最终协助警方
控制了8名黑窑厂老板和招募人
解救智障工人30名
3.送得了快递、做得了菜
我每天吃的外卖到底安不安全?最近,记者卧底福州曼玲粥店,化身帮厨。曝光店内员工在后厨直接抽烟、吃剩的排骨回收熬汤、徒手配菜等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为什么我收到的快递经常是破的?2019年,记者被招聘到某快递公司上班,化身分拣员。曝光快递乱象,发现暴力分捡包裹,私卖无人认领的邮件等问题。
电话推销是否令你烦扰不堪?2019年,记者卧底一家金融外包公司,成为一名电话推销员,每天要打出600个电话。在卧底过程中揭露了骚扰电话企业的“话术”套路 、电话推销对象信息泄露等社会问题。
4.卧底前有培训,节目组为其买保险
今年的“3·15”晚会依旧没让人失望,从危害健康的瘦肉精,到利用手机软件诈骗老人,到名表维修小病大修,再到个人简历泄露,一个个问题被爆出。
而为了曝光这些黑幕,有一群无名英雄,他们需要潜入企业几个月之久,直到潜入核心部门,获取黑幕真相。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卧底记者。
2019年,“3·15”晚会导演组曾介绍,节目组每次定好选题,记者以什么身份入行、如何掩护、如何接应,都有一整套完整预案,暗访前记者还要接受卧底培训。
除此之外,节目组还给每位卧底记者购买了人身保险,以防备记者受到意外伤害。
甚至卧底揭发企业被曝光后,还有卧底记者受到死亡威胁:“别以为我找不到你,你躲到哪儿我都能找到你,你等着。”
“我们不能说自己是干什么的,自己失败了不要紧,我们要给后面的同事留一个进入的通道,我们要揭露他就要把他揭露到底。”若是卧底任务失败了怎么办?记者老K在采访中如此回答道。
正因有卧底记者上演“现实版无间道”,才能揭露大量的黑暗产业链,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斗智斗勇!
编辑 关越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党毅浩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