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重磅聚焦电动车新国标!未来电动车如何“越开越远”?

深圳安监
2018-07-02 20:06
摘要

关于电动自行车的新国标,你有想说的话吗?

今年5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修订后的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电动车“新国标”

6月28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

专题报道了这个电动车新国标

↓↓↓

无WIFI又没有流量的朋友

请看下方文字详解

1

电动车肇事致人伤亡数逐年上升

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电动自行车的身影,它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所以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和销售第一大国,全社会保有量约2亿辆,年产量3000多万辆。



不过,虽然它用起来很方便,但由于生产、销售等方面的问题,也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电动车交通事故知多少:



据公安部统计,近五年时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62起,造成死亡8431,受伤6.35万人,直接财产损失1.1亿元。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分别上升8.6%13.5%

2

电动车新国标来了

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频发,为此,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修订后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新规范将于2019年4月15日起正式实施,2018年5月15日—2019年4月14日为过渡期,在过渡期内鼓励生产企业按照规范组织生产,鼓励销售企业销售符合规范的产品,鼓励消费者购买符合规范的产品,规范正式实施后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得生产、销售、进口。

为什么会有这个新国标呢?《焦点访谈》中指出,电动自行车事故频发,除了骑行人不守交规以外,从电动自行车自身看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电动自行车速度过快;二是电动自行车重量大,很多都是超标车。

虽然早在1999年国家就制定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要求设计时速不超过20公里。但调查却发现了下面这些问题:

1.电动车时速过快

部分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在生产时没有安装限速装置,即便安了限速装置,在销售环节,销售商为了迎合消费者对于更快速度的需求,也会把车辆出厂时安装的限速装置拆除。这使得很多市面上销售的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都能达到40至50公里每小时,有的甚至能达到60公里每小时,已经达到机动车的速度。

2.电动车重量大

除了速度过快,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也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超出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规定标准。其中钢车架的电动自行车,整车重量可达60多公斤,有的电动自行车甚至拆掉了脚踏板,在产品性能上接近或达到电动轻便摩托车的标准,属于机动车范畴,这样的电动车在非机动车道路上行驶,会带来巨大的交通隐患。

3.超标电动车未有相关警示说明

部分招标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在产品说明书中没有相关警示说明,误导消费者认为超标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无需取得驾驶证就可以直接上路行驶,严重危害了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环节,也基本不会被警示告知,超标电动自行车的时速已经达到机动车标准。更有销售商声称超标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完全可以按照非机动车上路行使,而一旦发生事故后,交通管理部门是按照机动车来认定。

电动车1995年在我国诞生以来,产品标准一直沿用1999年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近20年来这个标准没有进行过调整。

目前执行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并没有对电动自行车各部件的防火性能等提出要求。电动自行车的品牌五花八门,大小不一,打开车子一看,里面其实都很简单,金属骨架加塑料外壳。更严重的是市面上销售的电动车,几乎都没有做过防水处理,而电动车里一旦进水就会加快线路的腐蚀老化,产生漏电短路现象,从而引发火灾。


3

四大方面提升电动车安全性能

此次出台的电动车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全面提升了电动车的安全性能,保证了电动车本身的安全。主要体现为:增安全、明属性、调指标、堵漏洞。

增安全

一是在对近几年电动自行车发生的各类火灾事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增加了防火性能、阻燃性能、充电器保护等安全内容;

二是对最高车速和蓄电池提出了防篡改(防改装)要求,不给产品出厂后提高最高车速和整车重量留下空间;

三是对外形尺寸做出了规定,明确了前后轮中心距、车体宽度和鞍座长度等指标,防止车辆超长、超宽,同时避免电动自行车搭载成年人造成安全隐患;

四是增加了淋水涉水性能要求,保证了雨天骑行时的电气安全;

五是增加了车速提示音,解决了群众诟病的电动自行车声音小、速度快,从背后靠近时不能提前预警的问题;

六是增加和完善了说明书的编写要求,内容须包括提示骑行者遵守交通法规,注意行车和使用安全,骑行前进行检查等。

明属性

电动自行车本质上是带有助力功能的自行车,应当符合自行车的相关特征,即能够由人力驱动行驶。因此电动自行车必须具有脚踏骑行功能,从根本上与电动轻便摩托车等其他机动车产品相区别,这也是电动自行车能够纳入非机动车管理的必要前提。

此外,脚踏骑行功能还可以作为电驱动的重要补充,能够让消费者在车辆故障或电池乏电时继续行驶,避免了长距离的推行,便利消费者使用。

调指标

考虑到近些年来消费者出行范围的扩大、生活节奏的加快,新标准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基本出行需求,在最高车速、整车重量、电机功率等方面以现行标准为基础进行了适当放宽,其中:

最高车速由20km/h调整为25km/h,含电池在内的整车质量由40kg调整为55kg,电机功率由240W调整为400W,从而让消费者获得比普通脚踏自行车更大的出行半径,减轻对骑行者的体力要求,提高了出行的效率,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和要求。

堵漏洞

新标准由原来的部分条款强制改为全文强制,从而消除了“非否决项”留下的漏洞。



自“新国标”发布以来,已经有部分省市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其中,《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草案)》二审稿中提到,对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实行产品销售目录制度,并且电动自行车在取得行驶证和号牌后才可以上路行驶。

这个“规范”好像是给电动车加了紧箍咒,但对行业发展来说,“新国标”的推行会促进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从消费者个人来讲,这是为了出行更加安全,毕竟有安全才有一切。

您的安全,我们的牵挂!

您关心的,正是我们在乎的!



2017年以来,深圳市因电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火灾事故也屡屡发生,为此,市、区各相关部门在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纷纷出台相关整治措施;市安委办、市安全监管局更是多方式、多途径地加强事故警示教育。

关于电动自行车的新国标,你有想说的话吗?

见习编辑 周梦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