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圳将从这两方面着手突破

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2021-03-11 17:28
摘要

2020年底全市就业人口规模达1222.44万人,创历史新高。

11日上午,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吴军军参加民心桥时表示,目前深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20年底全市就业人口规模达1222.44万人,创历史新高。但是结构性就业矛盾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市人社部门将着力从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服务两方面予以突破。

招工难,难在哪?

据吴军军介绍,深圳市作为疫情后率先经济回暖的城市,去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已经转正,三、四季度进一步企稳向好,就业规模也同步实现了正增长。202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2.49%的低位,“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就业人口规模达1222.44万人,创历史新高。在这1000多万的就业人口中,外来劳动力达到983万人,占比超过8成。

今年春节,大部分劳动者响应号召”留深过年“,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往岁末年初“用工荒”现象有所缓解的,截至3月8日,全市返岗率约为97.4%,其中外省户籍员工返岗率约为96%。虽然企业仍然还是缺工,但用工缺口较往年是下降的。

吴军军认为,当下深圳的结构性就业矛盾集中体现在企业招工难上。一是阶段性普工招聘难。深圳是制造业大市,制造业的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4以上,每逢春节后,以及7、8、9月订单旺季,制造业企业都会短暂出现阶段性、季节性“用工荒”。另一方面,年轻人择业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很多年轻人更愿意从事外卖、快递等用工方式比较灵活的服务行业,制造业企业反映招聘一线普工变得越来越困难。二是技工招聘难。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正在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也在迅速发展,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现有劳动力素质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从这两方面予以突破

针对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圳市人社部门将着力从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服务两方面予以突破:

在加强技能培训方面,一是深入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重点围绕我市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传统产业的用人需求,全面开展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稳步扩大院校、行业协会等社会培训评价机构第三方评价范围,鼓励个人和企业职工参加技能培训并考取证书,按规定发放培训补贴。

二是持续开展线上公益性培训。目前,我局主办的职业技能公益线上培训平台已有13大类在线实训课,涵盖智能楼宇管理员、工业自动化控制、信息通信技术(ICT)、人力资源管理师和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等共1126个课程。接下来,我们会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紧缺职业(工种),不断补充丰富课程内容,为所有在深劳动者提供24小时在线免费学习技能的服务。

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修订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的扶持政策,建立事前引导、事中服务、事后资助的工作机制,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建设培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大学,构建覆盖广泛、分布科学的高技能人才行业企业培训体系,鼓励用人单位把员工培养成为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四是广泛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持续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方面的作用,按规定落实获奖选手在奖金、技能证书和人才入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技能人才表彰激励,设立“深圳工匠节”,继续实施“技能菁英”培养计划,开展“鹏城工匠”评选,办好技能人才表彰、世界青年技能日等宣传活动,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环境。

在提升就业服务方面,着力从就业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力量配备、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继续加强对核心产业链和重点企业的用工服务,着力解决他们的用工需求。同时,就业能力低下的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以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始终是政府就业援助和扶持的重点群体,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通过一对一就业服务,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

见习编辑 连博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王雯 李怡天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