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新局,东莞这样绘就交通发展蓝图
南方+
2021-03-11 10:16

东莞市人民医院一侧,巨大的机械式立体停车楼已经完成所有设备的安装、调试。车主轻点按钮,在1分钟内就可以完成车辆的入库停放,取车同样方便快捷。医院党委书记蔡立民介绍,这是国内最大的垂直循环类停车项目,共1008个立体停车位,将有效缓解市民就医“停车难”的问题。

交通建设,决定了未来的城市形态与品质。3月9日上午,东莞市委宣传部“新春看开局”系列媒体集中采访交通专场举行,来自国家、省、市的多家媒体通过走访参观、交流座谈等形式,实地了解东莞交通品质千日攻坚行动最新进展,呈现东莞交通事业发展成果。

打造品质交通

昔日违章停放高发地成社区街心公园

绿树成荫,妈妈带着孩子在街心公园玩耍,经过品质提升工程改造后,如今的广发片区焕然一新。但在去年这个时候,这里更多见的是违章占用公共用地、机动车违章停放,时常引发片区拥堵。

从2020年4月起,广发片区城市品质提升工程项目总投资4921.13万元,由市城建局组织实施,纳入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慢行设施改造项目,对该街区公共空间进行全面深度的整治提升,重点打造自然活力轴、社区生活轴两条全新景观轴线。

经过改造,广发片区呈现了高品质的风貌,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生活场所。同时,片区一侧正在修建的东实停车楼拟提供停车位380个,不仅缓解了区域停车拥堵问题,还成为了全市停车楼的“标杆”,时时吸引路人驻足。

“近年来,通过确立综合交通、品质交通理念,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市交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东莞市交通局局长朱利民介绍,从2020年启动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以来,一批迫切需要的交通项目落地见效,实现了第一年“扎实起步”的工作目标。全年共计完成投资201.6亿元,占年度计划100.5%,新建成道路184公里,人行道166公里,绿道52公里,人行天桥19座。

目前,全市道路通车里程6399.58公里,道路密度约260.14公里/百平方公里。轨道交通2号线一、二期(东莞火车站~虎门火车站)、莞惠城际、穗深城际正式通车,东莞交通枢纽地位显著增强,区域辐射力持续提升。从莞高速、南沙大桥、莞番高速一期、深圳外环高速主线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全市“五纵四横六连”高快速路网结构。

城市在发展,对于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交通部门实行治理“一区一策”,目前完成五批共171个堵点整治,一年新增停车位约6.9万个,进一步引导小汽车合理出行。

构建城市新形态

打造充满活力的高品质城市核心区域

建交通,就是建城市。交通的建设,事关未来的城市形态与品质。

在“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全市交通将推动实现“四个转变”、构建“四个体系”,筑牢东莞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四个转变”是从公路交通向综合交通转变、从功能交通向品质交通转变、从常规公交向公交都市转变、从以小汽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四个体系”是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智能化综合交通技术体系、现代化综合交通治理体系、品质化综合交通服务体系。

以东莞大道-鸿福路口片区为例。作为东莞商业核心片区,随着东莞汽车保有量上升,片区交通压力逐渐增大,交通服务水平受到影响,市民也怨声载道。

为改善这一片区的交通环境,交通部门从增加公交供给、优化静态交通、实施节点微治理、加强执法等方面,系统谋划交通综合治理措施,项目总投资3.85亿元,包括近期投资2.1亿元,中远期投资1.75亿元,治理范围6.4平方公里(旗峰路—新源路—四环路—元美路围合区域)。

经过治理后,如今,多条微巴线路增强片区地铁公交接驳,加强商业区、住宅区、写字楼、地铁站等交通联系,打通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智慧交通停车二级诱导系统、违停抓拍电子警察、出租车接送停车位等设施,进一步增强了静态交通服务管理水平。同时,增设的机动车右转信号灯、二次人行过街信号灯,拓宽的二次过街设施空间,让市民有了更贴心的出行体验。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公交优先发展、以人为本的良好交通出行氛围,改造后,鸿福路口的通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四个方向的排队长度分别下降约50%,延误时间下降约50%。”朱利民说。

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如今,驱车在东莞大道上行驶,处处是美景。东莞市交通局总工程师陈尚荣介绍,通过实施中心区立体慢行体系项目,以“中心城环”和“智享绿链”为理念,4条空中连廊连接市民服务中心、国贸中心、“台商-农商”商业办公集群、第一国际商住集群等重要城市公共与商办服务空间,将鸿福路口片区打造为充满活力的高品质城市核心区域。

融入大湾区

构筑高效便捷边界路网体系

盾构推进、车站封顶,如今,东莞轨道1号线的建设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进展顺利。根据建设目标,1号线明年将实现全线莞通,在2024年空载运行,2025年8月正式运行。2号线三期也将抓紧开工建设。

东莞正全力参与“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通过开展广深第二高铁(含中心城区枢纽站)预可行性研究,稳定东莞境内线站位方案。推进中南虎城际南沙至塘厦、深莞增城际轨道规划研究。加快佛莞城际东莞段、深茂铁路东莞段、赣深客专东莞段及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建设。高质量推进东莞南站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今年下半年顺利开通运营。组织开展新增稳定站点TOD综合开发规划编制,推动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

通过重点推进大湾区路网对接,东莞将加快广深边界路网共建共享,构筑高效便捷边界路网体系。

据介绍,全市正在加快莞番高速二期三期、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桑茶快速路及东延线建设,推进常虎、广深、莞深三条高速改扩建,统筹推动48条跨市道路规划建设对接,深度融入大湾区和深圳都市圈。同时,将配合省交通运输厅加快狮子洋跨江通道、莲花山过江通道建设。

在采访现场,朱利民展示了最新的东莞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图。与以往的交通图不同,这张图站在湾区的角度看东莞,综合了目前所有能收集到的海、陆、空、铁、邮线路,还纳入了一些正在规划中的线路。

“在狮子洋这个A字型的区域,就有15条通道与东莞联通,包括10条道路和5条轨道线路。”朱利民说,这些通道既是重大的交通工程,也充分体现了综合交通的理念。

建设中的交通重点工程还将更多体现高科技、智慧化的元素。据介绍,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通道工程,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将打造成为一条集“智慧、美丽、健康”于一体的道路,不仅设置了双向八车道,还将试行5G、无人驾驶等新应用,让来往的科学家、研究人员体会到东莞品质。

“十四五乃至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这张蓝图将逐渐变为现实。到2035年,东莞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也将初步绘就。”朱利民说,交通将发挥先导性、引领性作用,以交通先行,推动东莞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 秦天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党毅浩 曹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