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中国青年出版总社《青年文摘》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少年家书写作暨家书征集活动闭幕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获奖者欢聚一堂,分享传统家书魅力,两对获奖的父子、母女还现场朗读了获奖作品。
本次活动组委会主任、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徐德霞介绍,活动自去年4月16日活动启动以来,截止至去年11月,组委会共收到应征家书一万多封,表达了对国家、故乡和父母的感恩之心,表达了对兄弟姐妹、亲友同侪的深情厚谊,都是满满的正能量。经过严格公正的初评和复评,产生了青少年组和成人组共计156位获奖个人和39个组织奖单位。广东共有6人分别获得青少年组和成人组奖项。通过网络公示核实,确认了最终获奖名单。
参与对象广泛,覆盖面、影响力大是本次活动一大特点。许多学校和机构精心组织,集体参加,将家书写作征集作为家风教育的重要契机和载体。活动面向我国4.1亿青少年,应征作品中有孩子与家长互动,也有学生与师长交流,还有兄弟姐妹之间纸短情长的倾诉。投稿者主要是青少年,还有外出打工的父母、留守在家的老人、远离家乡支边支教的青年、海外留学生、戍边将士,还有参加国际维和部队的官兵、援非工程的建设者,从七八岁的孩子到八十多岁的老者,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层面,甚至有母女、父子同时获奖。
本次活动写作形式不拘一格,鼓励手写家书,向传统致敬,也不排斥网络家书。倡导“我手写我心”,引导青少年放下手机和电子设备,手写家书,倾诉衷情,述说梦想。另一方面,组委会也接受网络家书。此次应征作品中手写家书和网络家书旗鼓相当,均有多人获奖。
除了家书写作,本次活动还包括家书征集,即家中保存的亲人之间往来的信件。将家书写作与家书征集收藏结合,大大拓展了活动的纵深感和丰富性。
活动得到了文化部、团中央、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文联、中国作家协会等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指导。王蒙、白庚胜、高洪波、常克仁、苏叔阳、梁晓声、肖复兴、孙云晓、傅国亮、贺耀敏、张明舟等著名作家、专家也给予了认真指导和热情鼓励。
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李东东,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聂震宁等在闭幕式上先后致辞,他们充分肯定举办青少年家书写作和征集活动的意义。家书内涵丰富,与家国情怀密切相关,它传递亲情、培植家风、传承文化,提倡写家书就是向传统致敬。写作家书对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家风家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为重要。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书记、社长皮钧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党的十九大以及即将召开的团十八大,都对新时代青少年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鼓励广大青少年亲近家书、写作家书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唤醒未来。组织开展全国青少年家书写作暨家书征集活动是文化教育出版工作者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探索创新,也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举措。它必将激励广大青少年身体力行,“强国一代有我在”,用真善美的典范文本厚德感恩、砥砺品格、完善自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编辑 李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