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冷静期,保障了谁的利益?

深法宣 龙华区司法局
2021-03-10 14:48
摘要

如何正确看待“离婚冷静期”?

张爱玲曾说过“结婚是爱情的坟墓,但是如果不结婚,爱情就死无葬身之地。”其实不然,准确地说,没有不幸的婚姻,只有不幸的夫妻。婚姻是生活全新的起点,有些夫妻相处相敬如宾、白头偕老;有些夫妻则过得一地鸡毛、反目成仇。

此时,离婚便成为了一些夫妻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离婚,其实并表示现代人的“专属”,古已有之,且从古至今都是门大学问。例如,古代离婚方式就有“休妻”“和离”“义绝”三种:

“休妻”是我们最常听说的,但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休”,而是需要符合七种条件:不孝顺父母;无后;乱族(出轨);乱家(好嫉妒);有恶疾(重病);离亲(多嘴,离间父子,母子关系);窃盗(不守规矩),俗称“七出、七去”。

“和离”即和平离婚。在封建社会,对于女性来说是比较友好的离婚方式。这种情况,丈夫要给妻子写“放妻书”,作为离婚的证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唐朝时一篇“放妻书”表达出古人的浪漫、大度。

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韵之态。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三年依粮,便献揉依。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唐朝《放妻书》其一

“义绝”则是最严重的离婚方式。如果夫妻双方,或者亲属之间发生殴打、乱伦、杀害等案件,官府会判强制离婚,如果不服从,甚至女方会迎来一年的牢狱之灾。

进入当代社会,离婚现象变得更加普遍,也越来越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闪婚”“闪离”等现象越来越普遍,“相信爱情”似乎正变得越来越难。

我国法律对离婚审批的规定,也随着社会现状的变化,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2003年之前,离婚需要在婚姻登记机关内进行一个月审查,批准是否准予离婚 ,2003年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这项规定,使我国变成世界上离婚手续最简便、离婚最快捷的国家之一,按照当时规定,离婚夫妇当场就可拿到离婚证。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减少轻率离婚、冲动离婚,时隔18年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了“离婚冷静期”,重新让一个月的审批期回归。

“离婚冷静期”具体法律规定:

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对于这些条文规定,网友一直议论纷纷,直到前段时间“马金瑜事件”的发生,将社会公众对“离婚冷静期”的议论再次推向高潮。(“马金瑜事件”内容大致是前媒体人马金瑜为爱嫁入藏区,如今网络上自述被家暴,其丈夫则不承认家暴,真相扑朔迷离。)

以及贵州女子因内衣不合身拒绝接亲,打算度过冷静期离婚的新闻也引发了人们讨论“离婚冷静期”会限制离婚自由吗?

“离婚冷静期”到底维护了谁的利益?

有人认为它有利于防止冲动离婚,给夫妻双方提供修复感情的机会;有人认为它限制了离婚自由,提高了离婚的难度;有人则认为它庇护了家暴,并给转移财产留有时间。其次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

1、离婚冷静期30天怎么计算?

答:从提出申请,民政部门婚姻登记机关受理,受理以后从申请开始算30天,30天如果赶上节假日,从节假日结束的第一个工作日开始算起,在之后的30天之内如果双方当事人没有再到婚姻登记机关去申请办理登记手续,视同你撤回离婚申请。

2、离婚冷静期一方不同意离婚怎么办?

答:期间任何一方只要说不同意离婚,等于双方没有达成共识,要么通过到法院去起诉,诉讼离婚,要么两个人在一块生活,说明你们还要再冷静反思。

3、离婚冷静期是否限制了离婚自由?

答: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夏吟兰表示,我是觉得离婚冷静期规定的目的不是限制离婚自由,它实际上是保障离婚当事人对离婚问题的意思表示是真实自愿的。

4、冷静期满后,双方原本达成的离婚协议一方反悔变更怎么办?

答:登记离婚,也就是协议离婚。只有夫妻双方自愿离婚,且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承担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才可以适用登记离婚。如果登记离婚程序中的婚姻冷静期满,一方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承担等事项产生其他的意见和想法,双方无法协商一致的,则不符合登记离婚的适用条件,要求离婚的一方可以采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

如何正确看待“离婚冷静期”?

针对社会关注的“冷静期规定是否不利于保护受家暴当事人”问题,其实早在2020年12月4日,民政部就已给出答案:“冷静期”只适用于夫妻双方自愿的协议离婚,对于有家暴情形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离婚并没有“冷静期”的规定。

所以“离婚冷静期”并不会让家暴肆意妄为。

设置“离婚冷静期”是法律与时俱进的体现。“一言不合”就离婚,是对责任的拎不清、对婚姻的不尊重,“冷静期”给予婚姻补救时间。倘若真的是铁了心要离婚,或者是双方深思熟虑的结果,度过30天的“冷静期”也无妨。

我们要持理性辩证的角度看待“离婚冷静期”,《民法典》的从起草到实施,一路走来,是困难的路程,也是充满争议的路程。面对新事物,有不同的声音是正常的,关键在与消除误解、凝聚共识,让制度的善意最大限度地实现,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编辑 郑双喜 审核 刘杰

(作者:深法宣 龙华区司法局)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