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中国的银行业态。日前,四大行之一的中国建设银行宣布国内第一家无人银行正式开业,这是该行在人工智能+银行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对此有观点认为,在与大型国有银行的竞争中,中小银行应加快脚步拥抱金融科技。弥补其在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劣势。
中国建设银行无人银行在上海九江路开业。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小银行技术资金均落下风
在上述这家无人银行当中,没有一个保安,取而代之的是人脸识别的闸门和敏锐的摄像头,电子终端取代了柜员,人们过去想象中的场景变为了现实。这背后,是建设银行在大数据建设上,花了6年时间投入120多亿研发的艰辛成果,包括客户智能、风险智能、运营智能和财务智能等。
无人银行内,人脸识别的闸门和敏锐的摄像头。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者了解到,除建行外,传统的国有四大行都已经与BATJ先后签约展开深度合作,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四大金融科技正在深刻改变银行端到端的核心业务流程。
但有观点指出,相比于国有四大行的规模、财力,在入局金融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的道路之上,中小银行的路途走的要艰难得多。
在近日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发布的《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中显示,虽然多家城商行已经开始了金融科技的探索与实践,但由于技术储备、资金实力、人才、机制等方面限制及系统性、前瞻性不足,多数实践没有带来满意的成果。
同时报告数据显示,有超过40%的城商行没有将金融科技列入战略规划,而是采取了被动跟随策略,部分城商行还未开始尝试。有26%的受访城商行认为无法负担资源投入。
科技可赋能银行提升效率
中小银行路在何方?在人才、资金、机制缺乏的情况下,有不少中小银行开辟新路,依靠大型技术服务商的技术、服务输出来入局人工智能,使之服务于自身业务。
以平安集团旗下金融壹账通为例,该平台可向中小金融机构输出金融科技能力,目前已为400多家银行,逾2000家非银金融机构提供了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在其推出的加马智能贷款解决方案中,作为核心的智能微表情面审辅助系统中可通过远程视频实时抓取用户微小的表情变化,提升银行客户端智能判断是否为欺诈风险的能力,提升了银行的办事效率,降低了欺诈引起坏账的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技术的交叉融合为金融行业发展带来无限可能,金融科技成为中小银行降本增效、转型升级、实现差异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如果不能快速转型,大型银行携资金成本和规模优势,将会进一步挤压地方性银行的生存空间。”金融壹账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旗下主打中小企业贷款的“壹企银”自去年年底试运行以来,已经积累了超过30万中小企业客户。
一位金融行业人士认为,未来银行网点正向智能化、多元化、专业化转型,各家银行在任何方面走慢一步,都将被拉开距离。“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需要积极从中谋求改变。”
编辑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