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龙头拧紧 这个市场有点乱
记者 王平
2016-07-28 17:46

7月27日沪深股市的暴跌,是在奇葩的时间,行了奇葩的事。好在没有熔断,否则又是千股跌停。一根巨阴当头一棒,且在人们没有丝毫防备的情况下,头昏脑胀是必然的。

欣泰电气从跌停瞬间拉到涨停,让投资者大跌眼镜,广发基金将其的价值估为零,一张废纸,人还抢着哭着要,将机构们的脸打得噼啪响。最为要命的是深交所,反复在提醒反复在告诫,不要买啊,买了就完了,而且还锁定了异常交易的账户,到头来,居然还有那么多人漠视你的权威。太不好意思了。盘后大家都在找各种下跌的理由,以求得安慰。招商证券昨天又开策略会,每逢召开策略会大盘必跌,屡试不爽,与港股 “丁蟹效应”精准度相媲美。看来,国内股市还得努力培育一家逢策略会暴涨的券商,让他们多开会,年开季度开,月开都行。

上证综指暴跌有国家队兜底,所以昨日盘中下跌逾百点,但收盘指数跌了不到60点,半数被盘中收回。绩优股显现出良好的抗跌性,很多最后还出现不同程度上涨。看来,不仅机构主力呆到了一次较好的入场机会,很多人早就巴望获得廉价的优质筹码。跌势重质,特别是在一个中期趋势并不看好的市场,这对于还在参与这个市场的中小投资者也是一个借鉴。

中小创成了重灾区,跌停的和居于跌幅榜前列的都是估值偏高,前期经过爆炒的股票。大家普遍将下跌原因归为新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意见征求稿)》,没有官方渠道,但所有的章程都悉数被披露。

大约在2014年12月,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意见征求稿)》,对银行理财业务做出了具体规定。但是征求意见稿一直没有“转正”。由此来看,管理层对相关的规定是否要推出是持谨慎态度的。这次拿出了更加严格的方案,又遮遮掩掩。可能的情形是,一些焦点事件频发让监管层进一步意识到国内金融风险存在扩大和蔓延的因素,需要进一步予以规范和控制。

有人将宝万之争与之关联,其中不无道理。用长线资金层层加杠杆做短期的事情,没有风险才怪。“宝万之争”引发了对银行理财监管取向的调整。以宝万之争为代表,一些银行的理财资金通过多环通道设计,实现了规避监管,最终使得资金用于购买二级市场股票。宝万之争对业务监管带来的争议,会让监管部门更加强化银行理财的穿透管理,在总量或比例上控制高风险资产的投向。

银行理财新规中有一条,(限制性投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除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公开或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说白了点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股票。虽然规则中对具有相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私人银行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开了一个口子,但过去作为股市资金大户活水的龙头被拧紧,对股市投资者持股信心影响是有冲击的,实际影响还等要等新规实施,但相信也会有。

目前征求意见稿尚处于讨论阶段,并未最终确定,有传闻称正式版本预计10月份左右对外公布。股市的大跌也可能延缓这个时间。但是务必看到,监管趋紧,规范和改革是国内股票市场大的趋势。所以,还是过去那句忠告,3000点以上,对风险多留点心。不过要指望指数又多大多大的涨幅。

很多人就此或许认为,管理层在创造一个慢牛。首先,国内外经济这个样,上市公司估值大多数又高得离谱,A股暂时还没有牛的基础。其次,所谓快和慢,政府确定不了,也不会再确定,过去这样教训已够多了。但可以肯定,新股发行和改革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市场配合才能顺利开展进行,连续的大跌也不要多去想。选好股票,急跌就买,大涨就走。还是结构性行情。想通过银行理财获得高收益,门没了。楼价高位运行,债市违约高发,要想获取高收益,未来股市还是一个去处。这样一想,规范银行理财,可能会将部分资金直接赶到股市中来。

编辑 多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